行善需要智慧的区分,很有可能发了善心

《道德经》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真正活到最后,笑到最后的人,一定是那些心善行善之人 。 但是可别认为行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其实,行善也是需要福报,需要智慧的 。 倘若福报不够,你就做不成这件事,倘若没有智慧去区分,很有可能发了善心,却行了恶事 。 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
下面这几种忙,就算你再心善,也最好不要去帮 。 因为很可能会起反作用,于人于己都无益处,一起来看看 。
行善需要智慧的区分,很有可能发了善心
第一,伤害他人的忙,不要帮 。 有人觉得奇怪,既然是伤害他人的,那怎么还叫作行善呢?其实是具体对象的不同而已 。 如果你因为帮助了一个人,却伤害了另外一个人的利益,那么这种忙最好不要帮 。 应该综合考虑,仔细商量,尽量考虑到多方受益,雨露均沾,不要以伤害其中一个人为代价,去帮助另外的一个人,这就违背了行善的初衷了 。
第二,违背道义的忙,坚决不能帮 。 在社会中办事,都存在一些“潜规则” 。 送礼,给好处,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事情随时随地都会发生 。 如果是一些简单的人情世故,我们大可不必过于用心,讲究一个礼尚往来就好 。 可是如果因为自己为了得到某种好处,而做出违背道义的事情,甚至拉帮结派,干着违法的勾当,这就必须要坚决杜绝了 。
行善需要智慧的区分,很有可能发了善心
第三,纵容他人的忙,也不要去帮 。 有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他人遇到困难,生出恻隐之心,想要去帮助对方,这是出于内心的善良和慈悲,这是十分令人赞叹的 。 可是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这种行善,是对他人的一种纵容和包庇时,这就不是在行善,而是在作恶了 。
比如看到他人的恶行,自己不加阻止,看到他人的懒惰和贪婪,自己还一味的去满足,这就等于放任不管,助长了他人的恶念与恶行,如此,对方就会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最后由小恶变成大恶,最终毁掉了自己的一生 。 如此,这难道不是自己纵容的结果吗?
行善需要智慧的区分,很有可能发了善心
第四,用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人身上,这样的忙最好不帮 。 孟子说过一句话,叫作: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我,自傲的,都是认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所以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人之上,替别人去做选择,帮别人去做决定 。 这是很不明智的 。
【行善需要智慧的区分,很有可能发了善心】要知道人生之路,无论是谁,就算是亲如父子,每个人的道路都要自己去走,去完成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切莫过分的干涉他人,一旦自己的决策失误,对方就可能终生记恨于你,这点我们都需要谨慎才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