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研团队在陈旧性脊髓损伤修复领域取得新突破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实习采访人员 王怡
2022年6月17日 , Nature旗下的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在线发表了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北京生物医学高精尖中心李晓光教授团队在陈旧性脊髓损伤修复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
我科研团队在陈旧性脊髓损伤修复领域取得新突破
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自主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永久性缺失 , 如何实现有效的脊髓损伤治疗及修复仍然是神经科学领域最艰巨的挑战之一 。 李晓光教授团队采用天然生物材料壳聚糖复合神经营养因子NT-3构建了一种新型生物活性材料 , 于2015年至2018年期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一系列啮齿类及灵长类动物急性期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 , 证明了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然而 , 临床上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均为陈旧性脊髓损伤 , 在损伤区由髓鞘及细胞碎片、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瘢痕会形成物理与化学屏障 , 阻碍受损轴突的再生 。 以上急性期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及得到的结论能否应用于陈旧性脊髓损伤修复尚未可知 。
为了有效修复陈旧性脊髓损伤 , 研究团队采用无创的弥散张量成像方法来监测陈旧性脊髓损伤大鼠病变区域的时空变化 , 随后 , 通过影像学结果指导病变区囊性组织的吸除和实体疤痕组织的修剪以清除病变核心 , 并在此基础上植入了刚性管状生物活性材料支架或注入凝胶状生物活性材料 。
我科研团队在陈旧性脊髓损伤修复领域取得新突破
通过影像学结果指导病变区囊性组织的吸除和实体疤痕组织的修剪并植入不同剂型的生物活性材料(a) , 成功促进了治疗组的脊髓神经再生(b-e)
通过影像学、病理学、行为学和电生理学分析 , 科研团队观察到修剪疤痕的动物产生与之前急性期脊髓损伤修复类似的效果 , 两种生物活性材料均可以诱导皮质脊髓束(CST)的轴突生长以及新的神经发生和稳定的功能恢复 。 相反 , 在不修剪疤痕的情况下仅吸除囊性组织后注射生物活性材料 , 却无法产生有效的神经再生 。
【我科研团队在陈旧性脊髓损伤修复领域取得新突破】该研究结果证明了疤痕修剪在陈旧性脊髓损伤治疗中的重要性 , 证实了该团队开发的生物活性材料对陈旧性脊髓损伤后组织再生的促进作用 , 为后续该材料在脊髓损伤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中开展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