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洋葱为什么会发生抽薹?洋葱早期抽薹的防治措施


【【防治】洋葱为什么会发生抽薹?洋葱早期抽薹的防治措施】洋葱,又叫球葱、圆葱、玉葱等,属于二年生草本植物 。 洋葱是极具食用价值和营养功效的一种蔬菜,具有降低血压、提神醒脑、缓解压力、预防感冒等作用 。 洋葱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出现抽薹的现象,那么大家知道洋葱为什么会发生抽薹吗?该如何防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 。
洋葱为什么会发生抽薹?
洋葱属于绿体春化作物,洋葱秧苗长到一定大小时通过低温春化作用阶段后在温暖长日照条件下才能抽薹开花 。 洋葱通过春化阶段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需要一定的低温,多数品种在2℃~5℃的低温下即完成春化;二是幼苗必须生长到一定大小以后才能接受低温感应通过春化阶段,幼苗过小时(茎粗小于0.5厘米),即使遇有低温条件也不能通过春化,不形成花芽;三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低温积累,南方品种需40~50天,而北方品种需100天以上 。 总之,洋葱先期抽薹的主要原因是播期太早,管理不当,使幼苗太大,越冬期间通过了春化作用所致 。 此外,还与品种的遗传特性、气候因素以及土壤环境因素等有关 。

【防治】洋葱为什么会发生抽薹?洋葱早期抽薹的防治措施

文章插图

洋葱早期抽薹的防治措施
1、品种选择
选择耐抽薹的、冬性强品种是控制先期抽薹的重要措施,洋葱不同品种对低温和长日照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 所以,在选择品种时应该选择对低温要求严格的品种,以免遭受先期抽薹的损失 。
2、适期播种和定植
播种早,幼苗生长期长,秧苗容易抽薹;晚播,幼苗弱小,耐寒能力低,越冬容易死苗,而且减产 。 因此,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的气候特点,把播种期安排在适宜范围内,是防治先期抽薹的主要途径 。 我省中南部地区适宜的播期在8月底至9月初,至11月下旬越冬前苗龄约90天 。 幼苗达到3~4枚叶,苗高18~24厘米,假茎粗度不超过0.6厘米,可大大控制第二年春季抽薹率 。
3、播种密度要适宜
播种过稀,营养面积过大,苗期追肥过多,都会使秧苗生长过大 。 因此,要掌握适宜播种密度,一般亩用种量4~5公斤,一亩秧苗可移栽8~10亩地 。
【防治】洋葱为什么会发生抽薹?洋葱早期抽薹的防治措施

文章插图

4、加强春季返青后的田间管理
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比例都会通过影响植株的营养生长间接地影响花芽分化和抽薹 。 一般肥沃的土壤、较高的氮素水平,植株抽薹晚;氮肥不足,土壤干旱,容易使秧苗生长瘦弱,植株碳水化合物和氮的比值增加,而发生先期抽薹 。 因此,开春后应该及时浇水追肥,促营养生长,控制生殖生长,减少未熟抽薹 。 一是3月中旬返青时浇第一水,结合浇返青水进行追肥,加强返青后的水肥管理,以促进返青发棵;二是于4月中旬叶部旺盛生长期浇第二水,5月上旬鳞茎膨大始期第三次浇水追肥,此后进入鳞茎膨大盛期,要及时水分,保证地皮见湿见干,保证鳞茎持续膨大生长,才能抑制花芽分化和抽薹 。 一般每次亩施尿素15~25公斤、硫酸钾5~7公斤 。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搞好中耕松土,及时除掉杂草 。 当田间出现未熟抽薹时要及时打薹,以减少损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