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如何防治双孢菇胡桃肉状菌呢?


【常见问题】如何防治双孢菇胡桃肉状菌呢?
专家主要从发病症状、病原形态、发生规律、综合防治为大家讲述双孢菇胡桃肉状菌的防治技术 。
发病症状
发生初期,蘑菇料面、覆土表面产生白色或奶油色的浓密菌丝,入料后会抑制蘑菇菌丝的生长,使菌丝萎缩变黑,病部一般不出菇 。 后期,覆土层上会出现一粒粒红褐色、外观似胡桃肉的子囊果 。 发生严重时,培养料暗褐色,湿腐状,散发出强烈的漂白粉气味 。
病原形态
于实体直径0.5~3cm或更大,近球形、不规则形至盘状,表面有不规则皱纹,似胡桃仁,淡黄白色或奶油色至褐红色 。 群生在覆土表面或料层中,内部有脉络及空腔,空腔内子囊排列不整齐 。 子囊卵圆形或球形,有柄,大多数含有8个子囊孢子 。 子囊孢子球形至近球形,平滑,无色,内含一个油球 。
发生规律
双孢菇胡桃肉状菌存在旧菇房土壤中,病菌孢子随感病培养料、菌种等进入菇房,可随气流、人、工具等在棚内传播蔓延 。 子囊孢子耐高温,抗干旱,对化学药品抵抗力强,存活时间长 。 在10~30℃蘑菇菌丝分泌物能刺激孢子萌发 。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以及培养料偏酸性的菇棚发生严重 。
综合防治
双孢菇胡桃肉状菌的生长温度与蘑菇生长温度相近,容易发生,抗逆性强,一旦发生便难于控制;因此,对该病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栽培上要把好菌种关、覆土关、培养料关、病房处理关 。
1、杜绝使用带菌菌种
不在发病的菇房留种菇和分离菌种,不从发病严重的地区调购菌种 。 播种前对菌种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受污染菌种,例如瓶内有白色或淡黄色扭结物,特别是有漂白粉气味的菌种,应禁用并将其销毁 。 保证使用优质菌种,其标准为:菌丝洁白、粗壮、适龄 。
2、培养料合理发酵
双孢菇属粪草菌,要求培养料碳、氮比合理,一般为33∶1 。 培养料需经过严格发酵,最好进行2次发酵,以消灭潜存在培养料内的病菌 。 培养料不适合过熟、过湿、偏酸,含水量要控制在55%~60%,pH控制在7.5~8,发酵料应有弹性、褐色且具有料香味 。
3、旧床架、菇房严格消毒
堆料进房前半个月,菇房、床架、墙壁及四周要用水冲洗,并喷洒1%的食盐溶液消毒 。 栽培2年以上的老菇房,床架要用1∶2∶200波尔多液洗刷,再用10%石灰水粉刷墙壁 。 培养料进房前1周,菇房要喷5倍甲醛稀释液 。 连续栽培3年的菇房,要将床架拆下,用波尔多液浸泡5~6天,晒干备用 。 培养料进房前3天,要密闭门窗,每100立方米空间用2kg硫磺熏蒸,2天后开启所有门窗通风 。 也可以在2次发酵时用水喷湿旧床架,在58~62℃的高温下杀菌2小时 。
4、狠抓覆土的2次消毒
覆土应取菜园20cm以下的红壤土,暴晒后,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积的覆土用2.5kg甲醛进行消毒;覆土前10天,还要将甲醛稀释50倍,均匀喷洒覆土,然后堆起,用塑料薄膜覆盖2天后散开,于太阳下晒几天,即可使用 。 覆土后8~9天,残存的病菌孢子会在蘑菇菌丝分泌物的刺激下开始萌发,此时菌丝正处于细线期,再喷药1次进行彻底根除,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8%~100% 。
5、发病后的处理
发生此菌后应立即停止喷水,使土面干燥,并挑起胡桃肉状菌的子实体,用喷灯烧掉,再换上新土 。 小面积发生时可用柴油或煤油浇灌,或及早将受污染的培养料和覆土挖除,然后用2%的甲醛溶液或1%漂白粉液喷洒,并喷石灰水,以提高培养料的pH 。 已大面积发生时,应去除培养料,将培养料深埋或烧毁;然后消毒菇房,以免污染环境,预防来年发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