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芦笋褐斑病危害防治技术


芦笋因为本省拥有比较的营养和药用的价值所以被受消费者的欢迎 , 芦笋的嫩茎是作为食用的主要种类 , 但是芦笋在种植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受到褐斑病的危害 。 对品质以及产量多有很大的影响 。
褐斑病是芦笋的主要病害 。 主要危害茎杆、侧枝及拟叶柄 。 枝杆发病产生圆形至椭圆形中间淡褐色边缘深褐色或红褐色病斑 , 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枝杆 。 发病严重时 , 病斑布满整个枝杆 , 植株干枯死亡 , 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 。
【病原与发生规律】
Cercospora asparagi称石刁柏尾孢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 , 翌年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为害 。 栽培密度较大 , 土质黏重 , 土壤痔薄 , 管理粗放 , 连续阴雨天多 , 雨后易积水发病重 。
【防治方法】
1、选择抗耐病品种 , 收获结束后及时清出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
2、选择土质较疏松肥沃的壤土地栽培 , 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
3、加强肥水管理 , 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 , 适时适时浇水 ,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 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
发病初期 , 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50%腐霉?百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嘧霉?百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0%异菌脲?环己锌乳油900—12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30%福?嘧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水喷雾 , 视病情隔7—10天1次 。
【【防治】芦笋褐斑病危害防治技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