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很容易高估自己自律的程度

前段时间,亚马逊宣布将在中国停止运营Kindle电子书店的消息在朋友圈热传 。
消息一出,很多人想起了自己尘封已久的的电子书阅读器,感慨以后它真的只能“盖泡面”了 。
每个人在入手阅读器的时候,都怀着一定会读很多书的野心,买回家后却逐渐遗忘在角落,偶尔拿出来充充电,看不了几页就又放在一边 。
我们总是很容易高估自己自律的程度,买下跑鞋、运动服、阅读器的时候,以为能在闲暇的时候去跑步、去读书,但在闲暇到来的时候又总会败给惰性,选择窝在家里看手机 。
《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了一项数据,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75分钟,人均一年阅读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时长,分别为4.7本和3.29本,仅有11.6%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 。
我们总是很容易高估自己自律的程度
《齐鲁晚报》曾做过一项“手机电量剩多少时你会开始焦虑?”
有人说:30以下我就觉得我手机没电了;
60,看见59就心慌慌,毕竟60以下都不及格……
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被隔离在一个房间,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电视,你会做些什么?能坚持几天?
为什么手机里快速闪过的画面能带来快乐、而安静读书就很容易厌倦?
我们总是很容易高估自己自律的程度
有人说,同样是打发时间、缓解压力,为什么玩手机、打游戏、刷短视频,就是“垃圾快乐”,而运动、读书就是高质量的独处?
这就要说到“上瘾”这个概念 。
《欲望的博弈》中提出,所谓上瘾,就是哪怕你知道这么做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但它能给你带来即时性的满足,你就控制不住自己继续做下去 。
我们总是很容易高估自己自律的程度
【我们总是很容易高估自己自律的程度】贾德森·布鲁尔|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