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马鞍山在哪儿


包头去马鞍山的最佳路线 , 谢谢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东南岸、安徽省东部 。
马鞍山 , 简称“马” , 是安徽省地级市 , 位于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 , 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门户城市;辖3区3县 , 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 。 2017年 , 常住人口230.2万人 。
马鞍山横跨长江、接壤南京 , 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 。 早在六朝时期 , 许多名公巨卿、贤达雅士就流连驻足马鞍山 , 留下众多古迹和文化遗存 。 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
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中国诗歌之城等殊荣 。 马鞍山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 , 马钢所在地 , 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 , 皖江第一港口 , 是中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 , 马鞍山郑蒲港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 , 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岸线码头 。
扩展资料:
马鞍山市地处北纬31°46'42''~31°17'26''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 。 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 。 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 , 具有临江近海 。
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 。 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 , 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 。 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 , 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 。
历史沿革: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 , 西周时属吴国 ,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 。 秦至西晋 , 均属丹阳县(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 。 东晋北方战乱 , 难民南迁 。 成帝咸和四年(329年) , 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 , 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 , 江南始有当涂县名 , 但非实体县 。
永和元年(345年) , 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 , 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 。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 , 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 , 郡治采石 。 隋开皇九年(589年) , 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 (今当涂城关镇) , 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 , 迄今相沿不变 。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 , 治姑孰城 , 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 。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 , 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 , 改太平路为太平府 , 辖县照旧 。 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 民国裁府留县 , 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 民国3年(1914年)设芜湖道 , 当涂属芜湖道 。
民国17年(1928年)废道 , 仍直隶安徽省 。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 , 隶属当涂县 。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 , 隶属芜湖专区 。 1956年10月12日  , 国务院 批准设立马鞍山市 , 为省辖市 。 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
1983年7月 , 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马鞍山市 。 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 , 现辖三区一县 。 建市时 , 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 , 人口5.65万人 , 经50多年发展与建设 , 马鞍山已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达126万人 。
国内生产总值428亿元、市区面积354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 。 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 , 而且地理位置独特 , 形成了"九山环一湖 , 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 , 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 。
山名的来历:
马鞍山的山名来自一个凄美的传说 , 这一点众所周知 。 相传楚汉战争时 , 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 , 败退至和县乌江 , 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 , 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 , 自刎而亡 。 乌骓马思念主人 , 长嘶不已 , 翻滚自戕 , 马鞍落地化为一山 , 马鞍山因此而得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