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花儿的代表性曲目民歌


花儿与少年是哪个民族的 “花儿”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 。 “花儿”又称“少年” 。 男青年唱的叫“少年”, 女青年唱的称“花儿” 。 据说, “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 它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自由活泼, 语言生动形象, 曲调高昂优美,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 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 现在甘肃最具代表性的是“洮岷花儿” 。 岷县“花儿”传承的中坚力量, 也是被省民协命名为“甘肃省花儿歌手”的有41人, 大多年龄都在30岁到40岁之间, 而他们当中大部分不识字, 文化程度低 。 这一批歌手成长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家庭生活困难, 没有机会读书,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锻炼成长为“花儿”歌手 。 相对而言, 出生于80年代或90年代的年轻人大都走进了学校, 他们基本没有机会学习“花儿”, 而校园文化和流行歌曲等新兴的娱乐活动也在弱化着“花儿”对年轻一代的熏陶 。
编辑本段花儿常识
“花儿”分三类 根据“花儿”的发源地, 我们可把“花儿”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河州花儿”, 发源于河州地区, 即今甘肃省临夏县, 现在遍及临洮、康乐、和政、广和、永靖、夏河等县, 有的流传到宁夏 。 第二类叫“洮岷花儿”, 在洮岷地区, 即现在甘肃省的临潭、岷县、单尼一带 。 流行曲目
第三类是“西宁花儿”, 发源于西宁地区, 即现在青海省的西宁、湟源、贵德、乐都、循化一带
花儿》是属于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民歌?花儿是一种山歌 。 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 。 几百年来, 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土等民族, 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花儿” 。
《花儿》是属于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民歌?花儿又名少年 。 花儿是产生并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的一种山歌, 唱词浩繁, 文学艺术价值较高, 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 。 花儿发源于临夏, 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 加之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 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 六盘山花儿就是其中的一种 。 回族群众喜爱花儿, 是花儿的创造者、演唱者、继承者和传播者 。 花儿是心头肉, 不唱由不得自家, 可见回族对花儿的喜爱程度 。 流行于固原地区的花儿主要有两类:河州花儿和山花儿(俗称干花儿) 。 河州花儿委婉动听, 基本调式和旋律有数十种, 变体甚多 。 形式上有慢调和快调 。 慢调多为4/4或6/8拍, 唱起来高亢、悠长, 曲首曲间和句间多用衬句拖腔, 旋律起伏大, 上行多用四度调进, 高音区多用假声 。 快调多为2/4或3/8拍, 相对紧凑短小 。 河州花儿多为五声微调, 在文学上自成体系 。 一般每首词由四句组成, 前两句常用比兴, 后两句切题 。 字数上单双交错, 奇偶相间, 不像一般民歌那么规整, 故更加自由畅快 。 但是, 固原回族多唱山花儿 。 山花儿在旋律上起伏较小, 较多地应用五声羽调和角调, 衬词衬句使用较少, 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 。 在文学上除具有河州花儿的一些特征外, 还派生出一些变体, 有时也采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谣体 。 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问答式 。 曲目无令之称, 属抒情短歌 。 花儿音乐高亢、悠长、爽朗, 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 。 不仅有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 而且有丰富的文学内容 。 反映生活、爱情、时政、劳动等内容 。 用比、兴、赋的艺术手法即兴演出 。 虽然大部分花儿的内容与爱情有关, 但在歌颂纯真的爱和控诉封建礼教及社会丑恶现象给恋人造成生死苦难的同时, 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且语言朴实、鲜明, 比兴借喻优美, 有比较高的文学欣赏和研究价值 。 20世纪80年代, 花儿的演唱形式已发展到花儿歌舞剧 。 西吉县文工团创作并演出的《曼苏尔》、《金鸡姑娘》、《林草情》、《花儿四季》等开创了花儿歌舞剧的先河 。 《曼苏尔》在银川演出后, 曾在全国各地演出, 并在1980年9月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 《花儿四季》在1991年参加宁夏国际黄河文化节演出引起重视, 1992年应文化部之邀晋京演出, 1993年又赴日本演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