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紫苏种植须知药用


种植药材的朋友在选取种植对象时除了要了解植株的经济效益, 还要了解植株本身的功效以及作用, 最好才才能更好的进行种植, 紫苏就是一种拥有很好的抗癌作用的药材 。
紫苏(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古名荏, 又叫白苏、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桂芢、皱叶苏等, 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 一年生草本植物, 主产于东南亚、台湾、浙江、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区、喜马拉雅地区, 日本、缅甸、朝鲜半岛、印度、尼泊尔也引进此种, 而北美洲也有生长 。
关于紫苏
【简介】:赤苏、白苏、红苏、鸡冠紫苏、荏等 。 紫苏包括两个变种:一种是皱叶紫苏, 又称鸡冠紫苏;另一种是尖叶紫苏, 又称野生紫苏 。 紫苏的茎断面为四棱形, 密生细柔毛;叶呈紫色或绿色, 卵圆形, 边缘粗锯齿状, 密生细毛 。
紫苏嫩叶营养丰富, 含有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钾、钙、磷、铁、锰和硒等成分, 此外, 叶中含有挥发油, 内含紫苏醛, 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及白苏烯酮等, 具有特异芳香, 有防腐作用 。
紫苏叶性温味辛, 具有解表、散寒、理气、和营的功效 。 适用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等病症 。
紫苏以食用嫩叶为主, 可生食或做汤 。 紫苏不仅可食叶, 其种子也因含有高蛋白、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甾醇、磷脂等成分而可食用, 且对咳逆、痰喘、气滞、便秘等有治疗作用 。
经研究发现, 紫苏各部位均匀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 尤以叶片中的作用更强, 其中的齐墩果酸既是一种很强的天然抗癌剂, 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又具有消炎、镇静、强心、利尿、增强免疫力、降血脂和抵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
紫苏的选购因食用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 鲜食、油炸或煮粥宜选择叶片平展、无梗、无虫噬痕迹的嫩叶;腌渍或做饮料, 带梗或老一些的叶片更为适宜 。
同样, 紫苏的保存也因目的不同而差异, 做菜的紫苏, 可逐片擦净叶片上的水分, 用保鲜膜包好, 置冰箱冷藏室内(8℃-10℃), 可保存1周左右;用于腌渍和制作饮料、粉酥等的紫苏, 只需放在冷凉干燥处保存即可, 叶片失水不影响功效 。
在我国紫苏的产地, 人们常常采摘其嫩叶作凉拌菜或做汤, 味道十分鲜美 。
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食 。
药用植物紫苏
紫苏(通称)苏, 桂荏(尔雅), 荏, 白苏(名医别录, 植物名实图考), 荏子(银子)(甘肃, 河北), 赤苏(山西, 福建), 红勾苏(广东), 红(紫)苏(河北, 江苏, 广东, 广西), 黑苏(江苏), 白紫苏(西藏), 青苏(浙江), 鸡苏(湖南, 江西, 福建), 香苏(东北, 河北), 臭苏(广东), 野(紫)苏(子)(湖南, 江西, 四川, 云南), (野)苏麻(湖北, 四川), 大紫苏(湖北), 假紫苏(广东), 水升麻(湖北), 野藿麻(云南), 聋耳麻(广东), 薄荷(湖北), 香荽(广东), 孜珠(四川), 兴帕夏噶(西藏藏语), 药材名:子为(紫)苏子, 叶为(紫)<>苏叶, 梗为(紫)苏梗, 头为(紫)苏头(蔸)[1]
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ltt.var.arguta Benth.Hand.-Mazz.」的带叶嫩枝 。 以茎、叶及子实入药 。 紫苏属于综合交叉商品, 既可药用, 是临床常用药, 又能食用 。 入药形式以茎称紫梗, 叶又称苏叶, 解表, 子又称苏子、黑苏子、赤苏子, 是苏子降气汤的重要成分 。 散寒解表, 理气宽中 。 主治感冒发热, 怕冷, 无汗, 胸闷, 咳嗽, 解蟹中毒引起的腹痛, 腹泻, 呕吐等症 。 我们做平菇拟菌实验时, 发现紫苏拟菌效果很好 。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长江以南各省有野生, 见于村边或路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