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腹六脏指的是哪些,人体五脏六脏


人体的五腑六脏具体的位置五腑六脏:肝、心、肺、肾、脾;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 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5脏6腑指的是什么?麻烦告诉我五腑六脏:肝、心、肺、肾、脾;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
“七情六欲”之说古已有之 ,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 ”此处之“欲”或即下所说的“饮食男女 , 人之大欲”之“欲” , 是说“饮食男女”是人性自然的要求 , 所以告子说:“食色 , 性也 。 ”实际上先秦儒家论“性情”者有多派 , 王充《论衡·本性》中提到的就有五派 , 而所言五派可以说都是对孔子“性相近”的发挥 , 或言性无善无不善;或言性善;或言性恶;或言善恶混;或言善恶以人殊上中下 。 在《本性》中王充只讲“六情” , 如曰:“情有好恶喜怒哀乐” , 而没有把“欲”列于“情”之中 。 “六情”之说早在先秦已有 , 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云:“民有好恶、喜怒、哀乐 , 行于六气” , (《礼记·礼运》“圣人所以治七情”《疏》引《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文为:“天有六气 , 在人为六情 , 谓喜怒、哀乐、好恶”)《庄子·庚桑楚》:“恶欲喜怒哀乐六者 , 累德也 。 ”(此六者中有“欲” , “欲”为当即“好”之意) 。 荀子亦多言“六情”(见前引文)(汉《白虎通义·性情》亦言“六情” 。 )
“六欲”之说 , 最初或见于《吕氏春秋·贵生》 , 文谓:“所谓全生者 , 六欲皆得其宜者 。 ”汉高诱注:“六欲 , 生、死、耳、目、口、鼻也 。 ”此处所言“六欲”当指人的耳目口鼻等等的欲望 , 且对合宜的欲望是加以肯定的 。 在《吕氏春秋·情欲》中说:“耳之欲五声 , 目之欲五色 , 口之欲五味 , 情也 。 ”这就是说 , 在先秦典籍中大概还没有把“情”和“欲”分开来看 , 或者把“欲”看成是“情”的一种表现 , 因此常常出现“情欲”连用的情形 , 如《礼记·中庸》:“情欲未发 , 是人性本初 。 ”《荀子·正论》:“……人之情欲是已 。 ”《庄子·天下》:“以情欲寡浅为风 。 ”但这三处“情欲”所指并不相同 , 《中庸》的“情欲”实指“情” , 其善其恶视其是否能“和合”;荀子主性恶 , 故认为“情欲”为恶 , 如《正名》中说:“养其欲而纵其情……如此者虽封侯称君 , 其与夫盗无以异” 。 庄子则否定“欲” , 而肯定顺自然之“情”的“情” , 如他说:“无欲而天下足” , 但却认为“神人”“致命尽情” , (成玄英疏谓:“穷性命之致 , 尽生化之情 , 故寄天地之间未尝不逍遥快乐 。 ”)故人之“情莫若率” , “率”者“率真”也 。 因此在《庄子》中“性情”常连用(如谓“性情不离 , 安用礼乐”) , 甚至在《庄子》中有时所说的“性”(或“真性”) , 也包括“情”(或“真性”) , 例如《马蹄》中说:“马 , 蹄可以践霜雪 , 毛可以御风寒 , 吃草饮水 , 翘足而陆 , 此马之真性也 。 ”“马之真性”即“马之真情” 。
五腑六脏.七情六欲是指什么人体五脏六腑位置图详细介绍 。 人体五脏六腑中何为脏何为腑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