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有哪些,α糖苷酶抑制剂有哪些( 三 )


  • 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
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 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 。 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 , 可降低餐后血糖、改善空腹血糖 。 使用时通常会有胃肠道反应 。
DPP-4抑制剂
主要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血糖 。 目前国内上市的有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5种 。 可单药或联合使用以治疗2型糖尿病 。 单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 也不增加体重 。
SGLT-2抑制剂
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葡萄糖从尿中排泄达到降血糖目的 , 兼具减体重和降血压作用 , 还可以降低尿酸水平、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甘油三酯等 。 单药或联合使用以治疗2型糖尿病 。 单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
主要有达格列净、坎格列净、恩格列净 。 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餐前餐后服用均可 , 坎格列净需在第一次正餐前口服 。
该类药物除了有较强的降糖作用外 , 还有很强的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心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发生风险的作用 。
注射药物胰岛素
可分为常规胰岛素、速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 。 根据患者的具体降糖需求选择不同的胰岛素 。 胰岛素的常见副作用为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 接受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还可出现皮下脂肪增生和萎缩 。 对胰岛素过敏少见 。
GLP-1受体激动剂
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糖作用 。 通过增强胰岛素分泌 ,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 延缓胃排空 , 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 。
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有艾塞那肽、贝那鲁肽、利拉鲁肽、度拉糖肽 , 均需皮下注射使用 。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利拉鲁肽和度拉糖肽有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风险的作用 。
GLP-1受体激动剂的常见副作用为恶心、食欲减退 。

3高的药 , 都有哪些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特点是能明显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 实现对血糖的长期控制 , 以此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 由于其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安全性 , 因此具有延缓糖尿病进展的潜力 。 在这一巨大的应用前景的影响下 , 国外对噻唑烷二酮系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远未停止 , 正待上市的药物有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的法格列酮(Farglitazar)和日本武田制药研制的达格列酮(Darglitazoan)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个稳定增长的大类 , 2003年占抗糖尿病药物市场的比重为3.53% , 2004年为4.08% , 2005年增长到4.52%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