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料都有哪些,1000种香料名称及图解( 四 )


14、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除湿止带、发汗解表、活血抗菌、生肌止痒;是龙虾调料必用之品 。
15、豆蔻:别名白豆蔻;性辛温、气味浓烈、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是烧、卤、腌制菜肴的上好材料, 龙虾调料必用之品 。
16、肉蔻:别名肉豆蔻;清热解毒、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祛淤消肿;作调味料可去异味、增辛香, 供制酱肉之用 。
17、草蔻:别名草豆蔻;味道辛香、燥湿健脾、温胃止呕;主要用于卤、煮、烧、焖、煨的禽畜野味等菜肴 。
18、桂皮:又称肉桂、官桂、香桂;辛甘、性热、香气浓郁;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温经止泻等功效;不适宜便秘、痔疮患者、孕妇食用;用量不宜太多, 且不宜长期食用, 受潮发霉则不可食用 。
19、当归:性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常与母鸡同煮, 亦可做火锅底料, 可起到滋补的作用 。
20、砂仁:温中化湿、暖脾止泻、行气宽中、健胃消食、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等;阴虚有热者忌服, 气虚肺满者禁用;作调味剂时常为卤水、卤菜、卤肉香料 。
21、党参:补中益气、健脾清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症;可做火锅底料, 起滋补作用 。
22、香叶:气辛香、味浓重、性温散, 治风湿、疝气等;多用于酱类菜肴或汤类的调味, 煲仔菜亦多使用;一片叶可煮一锅不可过量, 否则会盖住食物的原味 。
23、百里香:可改善消化系统及妇科疾病、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力、减轻神经性疼痛、治疗湿疹;特别适合与鱼贝类以及肉类食材搭配, 如烤羊排、烤鱼、烤鸡等;香味浓郁, 用量不宜过大 。
24、良姜:气味辛辣、温脾胃、祛风寒、行气止痛;可供作卤水调味料, 良姜粉为“五香粉”原料之一 。
25、香茅: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疼痛、头痛胃痛、腹痛腹泻、月经不调、产后水肿、跌打肿痛等;气味相当浓郁且持久, 做调味剂时不宜多用 。
26、陈皮:即干桔子皮;味道辛、苦、香;驱寒除湿、理气散逆、止咳化痰;主要用于烧、卤、扣蒸、煨等荤菜, 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
27、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
28、孜然:别名安息茴香, 气味甘甜、辛温无毒;温中暖脾、开胃下气、消食化积、醒脑通脉、祛寒除湿、防腐杀菌;作调味剂用量不宜过多, 夏季也应少食;便秘或患有痔疮者应少食或不食 。
29、五香粉:五香粉包含桂皮、大茴香、花椒、丁香、甘香、陈皮等香料, 味浓, 宜酌量使用 。
30、花椒:亦称川椒, 常用来红烧及卤 。 温中散寒、止泻温脾、扩张血管、降压、开胃、止痛、驱虫;多食动火、耗气、损目;用法作调味食、煎汤、研末等;孕妇、阴虚火旺者忌食 。 花椒粒炒香后磨成的粉末即为花椒粉, 若加入炒黄的盐则成为花椒盐, 常用于油炸食物沾食之用 。
扩展资料

大料别名八角(大料), 是八角树的果实, 因其果多有八个角而得名 。 也叫八角茴香、大茴香, 是一种调味香料 。  
瓣角整齐, 一般为8个角, 瓣纯厚, 尖角平直, 蒂柄向上弯曲 。 味甘甜, 内含有挥发油, 有强烈而特殊的香气 。 是我国的特产, 而广西则是我国八角的主要产地, 其产量占全国八角总产量的85%以上 。
八角在制作冷菜及炖、焖菜肴中常用, 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