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动物需要冬眠,15种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大自然中,哪些动物是需要冬眠的? 蛇、蛙、松鼠、熊、极地松鼠、栗鼠、欧洲睡鼠、金仓鼠、蝙蝠、刺猬、乌龟等 。
1、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蛇目 。 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 。 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 。 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可活动的眼睑,无耳孔,无四肢,无前肢带,身体表面覆盖有鳞 。 蛇类是变温动物,体温低于人类,又被称为冷血动物,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蛇会进入冬眠状态.
2、蛙类具突出的双腿,无尾 后足强壮有蹼,适应于游泳和跳跃;皮肤光滑,潮湿 。 许多种类主要为水生,但有些种类陆栖,栖於洞穴内或树上 。 许多种类的外形与典型的种类不同 。 如非洲树蛙属(Hyperolius)产於非洲,趾有吸盘,用以攀爬 。 树蛙属(Rhacophorus)的种类俗称飞蛙,产於东方,树栖;趾间有宽大的蹼,可藉以滑翔12~15公尺(40~50呎) 。
3、熊(英文名称:Bears):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 。 虽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险的动物,但在马戏团或动物园中,却是相当受人喜爱的 。 分布在北半球 。 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没有它的踪迹 。 熊科是个大家族,可分为4属:懒熊属 、眼镜熊属、马来熊属、熊属,8种 。
4、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现生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1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 。 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 。
5、刺猬属于异温动物(Heterothermic),是猬亚科(Erinaceinae)的一类猬形目哺乳动物的统称 。 它体肥矮、爪锐利、眼小、毛短,浑身布满短而密的刺,体背和体侧满布棘刺,头、尾和腹面被毛;嘴尖而长,尾短;前后足均具5趾,蹠行,少数种类前足4趾;齿36~44枚,均具尖锐齿尖 。
冬眠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种极端的但被调节的体温、代谢和其它生理活动的下降,作为对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 。
这种定义已不包括变温有机体对环境温度下降而发生被动反应时的季节性或昼夜的蛰伏 。 因而,真正的冬眠限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 冬眠的物种大致可分成两类即主动式冬眠动物和被动式冬眠动物,后者如仓鼠,外部因素,包括光周期,食物和外界温度对这种冬眠周期事件的定时起主要作用 。
扩展资料
冬眠的诱发因素是些外在因素,如环境温度的下降和秋季食物短缺 。 但一些专家认为,逐渐缩短的白昼是一种冬眠信号,它会导致一些内在因素的改变,如激素水平的变化和季节性变化的生物钟的调节 。 生物钟看来会影响动物的行为,如脂肪贮存和为冬眠作准备 。
还有正待研究的关于冬眠地点高浓度二氧化碳的麻醉作用,可能也是冬眠的诱发因素 。 环境温度的升高和代谢产物的积聚可能都是觉醒信号 。 冬眠动物在觉醒时慢慢升高自己的体温 。 荷尔蒙会导致褐色脂肪组织的分解,为体温初步升高提供能量 。
当体温到达15摄氏度时,肌肉会开始颤抖,进一步暖和身体 。 在有着重要器官的胸部和头部温度会比起其它身体部位更快的恢复 。 冬眠的长短随动物而异 。 欧洲刺猬3到4个月 。 冬眠鼠可睡上6到7个月 。
但不能简单认为,冬眠是一个长达数月不间断的过程,相反,更常见的冬眠是间歇性的,长的休止状态,低的新陈代谢中插有短暂的觉醒状态 。 但动物不能经常回复到醒的状态,因为每次醒来都是要耗能的,醒的次数太多会导致脂肪贮存过早耗尽,以致在来年春天的真正觉醒时无“脂”可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