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吃米粽 , 赛龙舟 , 挂艾叶
端午节的习俗有什么? 端午节的习俗有什么? 一、赛龙舟
端午节的来历 , 有好几种说法 , 我们最熟悉的一种 , 就是纪念屈原 。
传说五月初五这天 , 屈原跳进汨罗江后 , 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 , 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 , 一直行至洞庭湖 , 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 。 那天恰逢下雨 , 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 。 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 , 也都冒雨前来 , 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 。
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 , 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
二、吃粽子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 , 就是粽子 。 吃粽子的传说 , 和赛龙舟一样 , 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后 , 被水中蛟龙所困 , 人们哀悯同情屈原 , 每到这一天的时候 , 就将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 , 以驱赶蛟龙 。 后来 , 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
三、悬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 , 每到端午节 , 都有家家悬挂钟馗像的习俗 , 用以镇宅驱邪 。

四、挂艾草、菖蒲、榕枝 , 祈求平安
在端午节期间 , 民间还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 。
艾草大家都很熟悉 , 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 , 针灸里的灸法 , 就是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 , 放在穴位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 把它插在门口 , 还有的地方是挂石榴、胡蒜、山丹 , 都是寄托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 。

五、戴长命缕 , 保佑安康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 , 就是戴长命缕 , 也称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等 。
长命缕一般用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 , 或者做出各种形状的小饰品 , 在端午节的那一天 , 挂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 , 或者脖子上 , 据说可以避灾除病 , 保佑安康 , 益寿延年 。

端午节饮食习俗有哪些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 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 , 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 已流传两千多年 。 史书记载 , 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 由此可见 , 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 , 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 , 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 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 外包以丝布 , 清香四溢 ,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 , 作各种不同形状 , 结成一串 , 形形色色 , 小巧可爱 。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 , 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
3、悬艾
在端午节 , 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 , 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 , 悬于堂中 。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 , 制成人形或虎形 , 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 , 美丽芬芳 , 妇人争相佩戴 , 用以驱瘴 。
4、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 , 是端午节习俗 。 在江淮地区 , 家家都悬钟馗像 , 用以镇宅驱邪 。 唐明皇开元 , 自骊山讲武回宫 , 疟疾大发 , 梦见二鬼 , 一大一小 , 小鬼穿大红无裆裤 , 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 绕殿而跑 。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 , 捉住小鬼 , 挖掉其眼睛 , 一口吞下 。
5、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 , 据说能杀百毒 。 所以在端午节时 , 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 , 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 , 据说 , 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