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古装衣服图解( 四 )



裙长:由款式决定 。 但裙长下方须到脚踝处 , 若裙长过短 , 露出袜口或小腿都是不雅观的 。
步骤二:开格并剪好 。 开格大小如图(7) 。 开格后在纸样上画出垂直的辅助线 , 数量2、4条不限 , 最好以格子中线为准两边对称距离画辅助线(如图(8)) 。

[img][/img]
[img][/img]

步骤三: 放摆(如图(9)) 。 沿格中的辅助线剪开 , 最上方留一丝连着不要剪断 , 然后覆在另一张较大的纸上 , 用大头针之类定住中间的一片 , 把其余几片按相同的距离展开 , 展开的距离越大 , 裙片上方的弯曲度就越大 , 做成的裙子裙下摆也就越大 , 同时下摆起的波浪度也越大 。 这里也要根据布料的厚度、硬度来决定摆量的大小 , 布料越厚越硬 , 放的摆量就要适量 , 否则做出来裙下部的体积会过于庞大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img][/img]

步骤四: 沿上层放好的纸样外沿 , 在下层的纸上画出裙片的轮廓线(如图(10) 。 注意裙片上方与下方的弧线都要画得圆顺 , 同时四个角要保持直角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img][/img]

步骤五:画好裙片的止口 , 裙片上方、两边都是1CM , 下摆处为2~3CM , 打好经纱方向线(如图(11)) , 剪出来(图(12)) , 裙片纸样的做法完成 。 一般来说裙片的经线方向是与地面垂直的 , 也有经纱方向与地面成斜角的做法 , 这种做法可以形成比较柔和的波浪 , 但不宜用于太容易变形的布料以及会破坏花纹的布料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img][/img]
[img][/img]

步骤六:用纸样在布料上裁出所需的裙片数 。 裁完后注意再用纸样对照一下 , 因为裙片的边是斜线 , 容易拉长变形 , 所以需要再对照一下原样 , 把因拉伸而长出来的部份剪掉 。

步骤七:裁出裙腰 。 裙腰长度=裙围-褶量-裙左右侧增加的止口量(2~4CM)+止口量(2CM) 。 裙腰的宽度自定 。 注意当裙腰的宽度增加到一定量时 , 裙腰也可像宽腰带一样 , 起到修正腰形的作用(最好裙腰采用比襦和裙片颜色略浅的布料) 。 但裙腰的宽度不宜大于腰与人体胸前肋骨最下方之间的距离(除非特别设计的款式) 。

完成 。

参考资料:
古代衣服怎么做 中国古代服装腰带的制作:跟现在的皮带做法差不多
1、织带(织成腰带):一般以韦(熟皮)、索(麻绳)、布帛丝绸、皮革、毛织为主 。
2、绶色(织带颜色):在带上用上不同的颜色 。
3、用鐍(装饰固定):一般用金、银、铜、铁等 , 也有用玉、石、骨等 。
用刻 , 嵌 , 镂 , 错的方法固定 。
资料链接:
1、腰带始名于秦 , 一般以韦(熟皮)、索(麻绳)、布帛丝绸、金、玉、银、翡翠、犀、皮革制作而成 , 束于腰间 , 悬挂各种佩饰 。
2、“带 , 绅也 。
男子 丝 , 妇人带丝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
《宋史·舆服志》载:“带古惟用革 , 自曹魏而下 , 始有金、银、铜之制 。
宋制尤详 , 有玉、有金、有银、有犀 , 其下铜、铁、角、石、墨玉之类 , 各有等差” 。
3、带鐍虽然是革带上的一种装置 , 但有时也可用于丝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