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蛏子找蛏子洞,怎么找蛏子洞


怎么挖海蛏子 蛏子是害怕盐的 。 盐中的一些成分 , 会突然间改变它们的生存环境 , 它们在接触到盐之后 , 之前的环境就发生了变化 , 它们不能接受生活环境的变化 , 会想要逃离那个被改变的环境 , 就会从窝里跑出来 。

蛏子是海鲜的一种 , 但蛏子适宜的盐含量是0.4%到2.8% , 所以蛏子不耐高盐、高渗环境 , 食盐中丰富的钠离子会改变蛏子生活的环境 , 蛏子接触到大量的食盐后 , 就会想脱离洞穴而努力跳出去 。

如何用食盐抓取蛏子:

1、准备一个干的塑料瓶 , 然后在瓶盖上扎两个洞 。 再将食盐倒入塑料瓶中 , 准备一个小棍、铲子和小桶 。

2、准备好所有的装备 , 然后上海滩 , 用小棍在沙子上扎洞 。 如果露出了一个黄豆大小的洞 , 说明里面有蛏子 , 然后用铲子将表层的沙子挖掉一下 , 露出下面的洞口 。

3、将塑料瓶口对准洞口 , 喷一些食盐进去 , 静静等待一段时间 。 蛏子会一点一点把自己拱出来 , 等到蛏子出头4厘米左右 , 立刻用手将蛏子抓住 , 蛏子还会继续向上拱 , 直到蛏子可以轻易拔出即可 。

注意事项:

1.有的蛏子会弹跳起来 , 注意不要被伤到 。

2.野生的蛏子有可能含有寄生虫 , 所以尽量不要食用野生蛏子 , 会危害人体健康 。

3.蛏子通常生活在近海的海滩上 , 在抓取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自己 。 海洋中有一些细菌 , 会感染受伤的伤口 , 所以身上有外伤的话就不要去海滩上 , 避免伤口感染 。

4.海滩上还有其他生物 , 有的会伤害人类 , 比如鳗鱼 , 所以要注意安全 。
抓蛏子 用的是什么粉? 在蛏子洞上面撒的是什么粉? 是盐使海水含盐量增高 , 蛏子感受到刺激出来的 。
延伸:
无脊椎动物 , 软体动物门 , 瓣鳃纲 , 竹蛏科 。 贝壳长方形而两端纯圆 , 长约4~8.5厘米 , 壳顶靠近前方 。 生长线显著 , 两片贝壳相等;壳面为黄绿色 , 常有磨损破落而呈白色 。 贝壳关闭时 , 前后端开口 。 栖息于河口附近和有少量淡水注入的浅海内湾的软泥沙中 。 以足掘穴栖居 , 深达10~20厘米 , 足部朝下 , 涨潮时 , 入水管和出水管伸出洞口 , 引进水流 , 以行呼吸、摄食硅藻和排出废物 。 雌雄异体 , 体外受精 。 我国盛产 , 南北沿海多有分布 。 肉可鲜食 , 也可加工制成蛏干、蛏油等 。 我国养殖历史悠久 , 以福建、浙江产量最大 , 并有人工养殖 。  
分布生境:
主要分布
广布于中国南北沿海 , 日本也有分布 。 为福建、浙江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 。  [5]
主要生境:
蛏子均为海产 , 常见的有20多种 。 大部分为温带和热带种类 , 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或潮下带的浅海沙滩或泥沙滩;少数种类生活于深的海底 , 也有些种类生活在河口或内湾、有少许淡水注入、海水盐度较低的软泥底质中 。 [3]
生活习性
蛏子喜在风浪平静、潮流畅通、底质松软、有淡水注入的内湾中 , 低潮区 , 营穴居生活 。 随潮水的涨落在洞穴中作升降运动 。 海水淹没时 , 上升到沿穴口 , 伸出进出水管 , 进行呼吸、摄食、排泄等活动 。 滩地干露时 , 则降到沿穴的中部或穴底 。 缢蛏潜居的深度 , 随蛏体大小 , 体质强弱 , 以及底质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 通常蛏体大 , 体质强壮 , 底质松软 , 水温低时 , 潜居较深;反之 , 蛏体小、体质弱、底质硬、水温暖时 , 潜居较浅 。 一般潜居深度为体长的5~6倍 。 根据滩涂上进出水孔的大小和两孔的间距 , 可以判断蛏体的大小和肥瘦 。 若滩面上进出水孔明显 , 并且在出水孔周围有泥土隆起 , 说明蛏体健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