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与世界和平相处


讲讲看你认为应该如何与世界相处? 一个人该如何与这个世界美好相处?最好的状态是像一条河流那样,绕过群山与大地,奔流到海;像一棵树那样,开花结果落叶枯萎,都尊重自然的生命历程 。
人是自然界中唯一反思自身、追问存在意义的物种 。 人要与这个世界美好相处,需要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超自然的关系 。
儒家主要谈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德性的智慧,礼乐教化,内圣外王;道家谈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空灵的智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佛家主要谈的是人与超自然的关系,是解脱的智慧,缘起性空,转识成智 。
中国人的天性关注现世的、“此岸”的生活,不太喜欢思考死后的、“彼岸”的世界,佛教自从汉代传入中国后,给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超验的生死观,中国人才有了死后来生、轮回转世这些观念 。
同时佛教逐渐中国化,到唐朝时出现了最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 。 禅宗从创始人慧能开始,就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特点,儒道的精神融入佛教,关注当下,把佛教从“彼岸”又拉回到了“此岸” 。
儒:忠恕之道
在《论语》中,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
“忠”就是尽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用今天的俗话来说,意思就是“想人家好,才能自己好” 。
“恕”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决不强加给别人,用今天的俗话来说就是“要想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
“恕”道可以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可以推衍开来,比如说我们不希望别人羞辱自己那我们决不要羞辱别人,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宽容精神,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
这两者综合起来就是忠恕之道 。 其实忠恕之道是“仁”的一体两面,“忠”中有“恕”,“恕”中有“忠”,“尽己”与“推己”很难分割开来这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推而广之,由个体到群体,忠恕之道也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宗教与宗教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是促进人类奔向大同目标的普遍和谐之道 。
中国几千年中的战乱多是由于外族入侵造成的,而且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没有为了“有几个上帝”“圣父圣子哪个大”这样的超验问题而屠杀自己的同胞和异族,这不能不说是拜儒家文化所赐 。
道:至乐之道
道家智慧的精神追求是“至乐”即达到快乐,至高无上的快乐 。 这才是道家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精神 。
“至乐”之道建立在对自然、对生命的敬重之上 。 道家最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并且把整个自然生命看成是一体,不仅仅是人的生命,还包括动物的生命,地球的生命,整个自然界的生命,宇宙的生命 。
出于对生命的敬重才要“至乐”“至乐”不仅要使自己快乐,还要让其他的存在也快乐,社会快乐,自然界也快乐 。
道家认为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与外部的大宇宙存在对应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完全融合融于自然连自我也不存在,跟大自然完全一体,就可以获得“至乐”
所以“至乐无乐”,这里的“无乐”指的是没有常人所有的感官欲望快乐,从而真正达到快乐,也就是成为道家所说的“真人” 。 《道德经》说“修之以身其得乃真”,懂得修身,有了“真德”就可以延年益寿 。
道家的修真就是达到“至从而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死 。 “真”在甲骨文里是一个倒立的尸体,可见在古人的思维中死亡才是“真”,而并不认为死亡就是终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