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是怎么形成的,适合配大海的文案( 三 )


还有一种说法是,海水来自冰替星雨 。 这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假说 。 这一理论是根据卫星提供的某些资料而得出的 。 1987年,科学家从卫星获得高清晰度的照片 。 在分析这些照片时,发现一些过去从未见到过的黑斑,或者说是“洞穴” 。 科学家认为,这些“洞穴”是冰慧星造成的 。 而且初步判断,冰慧星的直径多在20千米 。 大量的冰慧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可想而知,经过数亿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地球表面将得到非常多的水,于是就形成今天的海洋 。 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它不足的地方 。 就是缺乏海洋在地球形成发育的机理过程,而且这方面的证据也很不充分 。
海洋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说,地球上的水究竟来自何方?只有当太阳系起源问题得到解决了,地球起源问题、地球上的海洋起源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
海水是怎样形成的?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地球周围的天空中水汽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 。 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汽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 。 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 。 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缺氧的 。 由于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成云和雨,重新又落回到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 。 这样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海水就慢慢变成了今天的咸水 。
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于是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 。 大约在38亿年前,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主要是低等的单细胞生物 。 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然后慢慢积累,形成了臭氧层 。 此时,生物就开始登上陆地 。 就这样,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以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

海洋是怎么形成的呢? 地球可称为是一个水球,在它的表面上有大约3/4的面积是海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水源,但海水是地球水的主体 。 那么多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起初,人们认为,这些水是地球原本就有的 。 当地球从原始太阳星云中凝聚出来时,便携带有这部分水 。 随着地球的不断变化,这些起初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贮存于矿物和岩石中的水释放出来,成为海水的来源 。 譬如,在火山活动中总有大量的水蒸气伴随岩浆喷溢出来 。 据此,一些人认为,这些水气便是从地球深部释放出来的“初生水” 。
天体地质研究表明,在地球的近邻中,无论是距太阳较近的金星和水星,还是距太阳更远一些的火星,甚至离地球最近的月球都是贫水的,唯有地球得天独厚,拥有如此多的水 。 科学家们对此说法不一 。 一些人认为,地球上的水,不是地球所固有的,而是由撞入地球的彗星带来的 。 一些由冰块组成的小彗星冲入地球大气层,陨冰因摩擦生热转化成彗星水 。
有的学者认为,金星、火星和月球上原先也有水,但是由于月球和火星质量太小,引力太小,致使原有的水全部逃逸;火星表面温度又太高,也无法维持水的存在 。 地球由于条件适中,就使原有的水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 不能从地球近邻目前的贫水状态来推论地球早期也是贫水的 。
我国学者董妙生提出“大自然存在多四季规律”的假说 。 按此假说,自地球形成至今的46亿年间,生物圈曾数次周期性地从地球转移到另一个星球,又周期性地像候鸟回归那样循环到地球上来 。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海水的数度干涸与高涨 。 用此假说,正可以解决以往“天外来水”说和“地球固有”说都未能解决的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