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多怎么调理,男性出汗多怎么调理


体虚出汗多怎么调理? 患者大量出汗可能是植物神经功能较弱 , 即植物神经功能不太稳定 , 患者多为年轻人 。 但是具体得根据患者自身状态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 分析患者是白天进行劳动活动后大量出汗还是晚上睡着时大量盗汗 。 若患者无肺结核或其他器质性病变 , 可用一些中药调理 。
体虚多汗怎么调理 典型的肾阴虚症状,也可能与体质有关.要诊断一下才知道
以平常可以多吃一些六味地黄丸类的补肾阴的药物,另外食补也是很好的办法,例如,用桑葚子,枸杞煮粥,也有不错的效果.
具体的药方,请到医院比较放心,建议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
肾阴虚者,饮食中应多吃清凉食品,如金银花,绿豆,银耳,莲子,决明子,鱼汤蛤蜊雀肉鹿肉等等进行滋补芝麻,粟米,豇豆,牛骨髓,狗肉,羊骨,猪肾,淡菜,干贝,鲈鱼,桑椹,芡实,栗子,胡桃,山药,枸杞子,冬虫夏草,杜仲,何首乌,海参,海马,虾子,此外,肾虚者还宜服食龟肉,鸽肉,猪肉,甲鱼,蛤蚧,莲子,松子,荠菜,韭菜,蜂王浆,灵芝,燕窝,阿胶,紫河车,地黄,锁阳,肉苁蓉等.
头部出汗多怎么调理 中医治疗多汗是根据病因病机采用不同方法 , 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回阳敛阴等 。 中医称“汗为心液”、“汗者 , 精气也” , 对多汗证应及时处治 , 常用的止汗固涩中药有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糯稻根须等 。

可止汗的食品有五味子、乌梅、黑豆、桃干等 。 常用的食疗、验方有:

生黄芪20克 , 大枣10克 , 浮小麦30克 , 水煎服 , 频频下咽 , 用于气虚多汗 。

五味子10克 , 大枣10克 , 桃干20克水煎服 , 用于阴虚盗汗 。

五味子、五倍子各10克研粉 , 冰片2克混匀 , 置脐窝处 , 外盖纱布 , 对盗汗有一定疗效 。

人参、党参、沙参、黄芪等任选一种炖腔骨或母鸡、乳鸽 , 对气虚引起的多汗有效 。

黑豆100克 , 先泡半日 , 慢火煮熟 , 加入乌梅、桃干适量 , 用白糖调好口味 , 吃豆喝汤 。

出汗过后特别是大汗淋漓之后易感外邪 , 发生感冒 , 应及时擦干汗水 , 更换衣被 , 避免受风着凉 。 血液中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偏低会出现多汗 , 故多汗者 , 饮食不能太淡 , 输液中也不能盐分太少 , 并且饮食中应及时摄入蛋白 , 补充肉、蛋、奶 。 调料中花椒、大料、辣椒、桂皮、姜等辛温之物多能发汗 , 不宜多用 。

常用药膳:

1、补脾枣苡粥:薏苡仁50g , 怀山药粉40g , 红枣50g , 糯米250g , 白糖适量 , 蜜桂花25g , 适于病后体虚 , 食欲不振、贫血、营养不良者 。

2、百合杞苓粥:百合60g , 枸杞40g , 茯苓粉15g , 莲子肉20g , 糯米250g , 白糖适量 , 用于脾胃虚弱 , 不思饮食 , 泄泻 , 头晕目眩症 。

3、归参炖母鸡:当归30
g , 太子参15g , 丹参30g , 益母草15g , 调料适量 。 宰鸡去毛 , 去内脏洗净 , 将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鸡腹 , 置于砂锅中 , 加入调料及适量清水 , 置灶上先武火煮沸 , 再改文火慢炖 , 直至鸡肉烂熟即成 , 具有补气益血、治疗贫血、乏力等症 。

4、鲤鱼赤小豆茅根汤:鲤鱼1条 , 赤小豆50g , 鲜白茅根50g , 将鲤鱼去鳞及内脏 , 洗净后切段 , 赤小豆和新鲜白茅根共入锅中 , 加水适量 , 煎至赤小豆烂熟 , 去茅根渣 , 入鲤鱼煮熟后加调料食用 。 具有清热利湿、利尿消肿的作用 。 对于全身水肿或有胸、腹水病人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出汗多应该怎么调理? 中医认为 , 人的体表有营卫之气运行 , 与肺、脾关系密切 , 如脾肺气虚 , 不能固摄津液 , 就会在没有运动等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自汗” 。 根据不同特点 , 自汗可分为3种类型 , 调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