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5月中下旬美国白蛾幼虫防治的关键时期


当前 , 美国白蛾在全国大部发生区发育进度同比提前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中心近日发布2018年美国白蛾第一代发生趋势预测并提出应对措施 。
预测显示:5月中下旬开始 , 美国白蛾在各发生区将陆续进入3-4龄幼虫期 。 未来一周 , 美国白蛾大部分发生区气温偏高1-2℃ , 将加速美国白蛾生长发育 。 5月中下旬开始 , 全国大部分发生区将陆续进入3-4龄幼虫期 , 5月底至6月上中旬进入危害盛期 。 此外 , 在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 , 5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 , 6月中下旬进入3-4龄幼虫期 。
总体来看 , 全国大部分发生区越冬虫口基数偏低 , 预计整体轻度发生 。 但在苏北 , 鲁西北、鲁中、鲁西南 , 豫东南局部地区可能偏重发生 , 其中在江苏兴化、淮安、铜山 , 山东商河、惠民、临清、莱城和钢城 , 河南扶沟、西平、商城等地局部可能暴发成灾 。 值得注意的是 , 多处非疫区监测到美国白蛾成虫 , 扩散形势严峻 。 疫情在江苏常州、湖北黄冈等地可能出现新扩散 , 并存在传入上海、浙江风险 。
专家建议:加强日常监测 , 大力推广灯光、信息素诱集等成熟便利、实用可靠技术 。 加大美国白蛾监测力度 , 严格执行病虫情联系报告制度 。 根据辖区内美国白蛾发生实际情况和危害特点 , 抓住幼虫防治关键时期 , 组织开展好第一代防治工作 , 特别是加强对1-3年新发区、沿江扩散蔓延区、城乡结合部、防治死角区域、漏防区域及边远未防区域的灭疫、补防和除治力度 。 老疫区以控灾为导向 , 推行精准防治 。 坚持联防联治 , 强化相邻区域协作机制 , 坚持面上飞防与地面补充相结合 。 积极推广和应用人工剪除网幕、飞机防治等成熟技术 , 加大无公害防治技术和药剂使用力度 。 苏北、鲁西北、豫东南等可能出现灾情区域 , 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 提早做好应急防控物资储备 。 强化检疫封锁 , 重点加强来自疫区的带土绿化大苗的监管和检疫检验 , 严防疫情扩散 。
具体措施
1、加强检疫 。 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 , 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 , 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
2、人工防治 。 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 , 并集中处理 。 如幼虫已分散 , 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 , 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
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 。 在成虫发生期 , 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 , 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 , 直接诱杀雄成虫 , 阻断害虫交尾 , 降低繁殖率 , 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
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 。 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 在防治中 , 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 , 如果有幼虫危害 , 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 , 及时防治 。 药剂首选生物防治:0.12藻酸丙二醇酯(藻盖杀) , 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喷雾;Bt乳剂400倍液喷雾;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0倍液 。 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
【【防治】5月中下旬美国白蛾幼虫防治的关键时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