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欲望中你会继续向外看,你会将所有的能量消耗在你的欲望上

痛苦源自于未曾被满足的欲望以及潜意识层面下积压的负向情绪 , 情绪跟欲望是自我心理疗愈中不可忽略的两个关键因素 。 叔本华认为人生来就是一团欲望 , 欲望得到满足就会无聊 , 当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 , 人生就会在痛苦跟无聊间左右摇摆 , 但你不能否定欲望 , 当你否定欲望你就在否定生命的本源 , 欲望并不是什么坏事 , 它是人生的源动力 , 只是我们对待欲望的方式有问题 。 当欲望跟你的头脑思维结合的时候 , 欲望就会制造梦境 , 制造匮乏 , 驱使你往外看 , 驱使你向外攫取 。 在欲望的牵制下我们总在追寻那些永远也达不到的人生彼岸 , 忘记自己内在真正的需要什么 , 只是毫无意识地向外攫取 。 我们成了欲望的傀儡!
在欲望中你会继续向外看,你会将所有的能量消耗在你的欲望上
在欲望中你会继续向外看 , 你会将所有的能量消耗在你的欲望上 。 你就会欲求名望 , 欲求权力 , 欲求金钱 。 你会欲求不满 , 你会鸿壑难填 , 你会贪婪无比 , 你不知道悬崖勒马 。 从而不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 , 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 让心身积压的东西越来越多 , 因为欲望的本质就是不满足 。 欲望由此会带来两种状态 , 一种就是由于欲求不满导致心身的负累感 , 一种就是欲望得不到满足导致的匮乏感 , 而这两种状态会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 即便你富可敌国 , 依旧匮乏难当 。
所以意识疗法认为面对欲望导致的负累 , 你必须学会断舍离 , 禅宗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要面对湍急的河流 , 于是花了一天的时间 , 打造了一个筏子 , 渡过了湍急的河流 , 过河上了岸以后 , 他觉得这个筏子非常有帮助 , 于是他就背着这个筏子继续蹒跚前行 , 这就是禅宗“渡河负筏”的故事 。
在欲望中你会继续向外看,你会将所有的能量消耗在你的欲望上
意识疗法提到断舍离的概念 , 这本来是山下英子提出来的概念 , 用来应对生活中多余物件的处理方式 , 但同样可以用来应对精神层面的减负 , 那如何才能做精神层面的断舍离呢?在欲望的驱使下人都会下意识地去寻找让头脑愉悦的东西 , 所以我们都喜欢美食 , 美色 , 美酒 , 美景 。 取悦头脑的结果就是让头脑变得越来越挑剔 , 头脑越来越难以被取悦 。 在这物欲横流 , 五光十色的社会中所有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无聊 , 变得越来越痛苦 。
在生活当中我们无所谓不受到欲望的诱惑 。 有人为了避免欲望的诱惑 , 就逃到了深山当中孤灯黄卷 。 逃避欲望并不是处理欲望的正确方式 。 宇宙诞生以来 , 光线当中就会夹杂尘埃 。 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 。 所以也不可能将尘埃从光线里面分离出来 , 这也是老子提倡的和其光同其尘 。 也是意识疗法提到的觉知当你开始觉知的时候 , 欲望就跟你的思维拉开一定的距离 。 你的头脑就不再被欲望所笼罩 , 你就开始向内看 。
在欲望中你会继续向外看,你会将所有的能量消耗在你的欲望上
【在欲望中你会继续向外看,你会将所有的能量消耗在你的欲望上】向内你才能够看到一个真正的自己 , 你才能够知道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 你会抛弃那些身上的筏子 , 轻装上阵 。 这些筏子也许是物质 , 也许是荣誉 , 也许是某段消逝已久的情感 , 它源自于你的执着 , 源自于你自以为是的使命 , 更是源自于你的欲求不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