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雷公藤的功效 雷公藤的作用


雷公藤又名黄腊藤、菜虫药,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 每年秋季采挖, 去净二层皮, 晒干即可入药 。 其分布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 然而雷公藤有些什么功效呢?雷公藤的作用又有哪些呢?亲, 您一定也想了解吧 。 那么我们一起往下阅读吧^_^

【作用】雷公藤的功效 雷公藤的作用

文章插图

雷公藤的功效:成分:根含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扔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增碱等生物碱 。 此外, 雷公藤还含南蛇藤醇、卫矛醇、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鞣质等 。
性味:苦、辛, 凉 。
归经:心, 肝经 。
功效:祛风, 解毒, 杀虫 。 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 皮肤发痒, 杀蛆虫、孑孓, 灭钉螺, 毒鼠 。
雷公藤的作用:一、中医应用:
【【作用】雷公藤的功效 雷公藤的作用】1、治疗麻风反应 。 雷公藤干根彻底去除内外两层皮, 将木质部切片晒干 。 每用4钱, 加水2500毫升, 文火煎(不加盖)3~4小时, 取褐色药液250毫升, 早晚分服, 3~4天为一疗程 。 曾治各型麻风反应167例(其中结核型27例, 瘤型140例), 均在服药2~3剂后控制症状 。
2、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 用雷公藤(取木质部, 法同上)5钱, 加水400毫升, 文火煎2小时(不加盖), 得药液150毫升, 残渣再加水煎取100毫升, 混合后早晚2次分服, 7~10天为一疗程, 疗程间停药2~3无治疗50例, 用药1~20个疗程不等, 多数为5~6个疗程 。 其中44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缓解 。
3、治疗肺结核 。 于夏末秋初采根, 洗净晒干, 切碎 。 每31.2克雷公藤加水1000毫升, 以文火煎熬, 待煎至约500毫升(使每10毫升含生药0.62克)即成 。 开始每日3次, 每次15~20毫升口服, 1星期为一疗程;以后视病情与患者体质情况, 剂量可略有增减, 但每次给药量不适合超过10~25毫升 。 如服药7~10天后无明显副作用, 尚可延长服药时间;但服用时间过长的应短时间停药, 一般服用20~30天后停药5~7天 。 经治99例, 多数病人服药后咳嗽、排痰、发热、哮喘等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 治程中按规定剂量服药, 基本上无副作用;若体质较弱者, 可有恶心、胃肠不适及畏寒怕冷等反应 。
4、中毒与解毒 。 雷公藤是一种剧毒药物, 尤其皮部毒性极大, 使用时应严格剥净皮部, 包括二重皮及树缝中的皮分 。
二、临床应用:
1、免疫调节作用 。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存在着多种免疫学方面的异常 。 经雷公藤治疗后, 常有显著的疗效 。 验血发现, 随着红斑狼疮病情的好转, 血液中原先存在的免疫学异常都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 。 在实验室进行的体外试验, 也证实雷公藤的生物碱能够抑制抗体的形成 。
2、可抗肿瘤作用 。 动物试验和一些临床研究证明, 雷公藤能抑制过快分裂增殖的肿瘤细胞, 因此具有抗癌的作用 。
3、可改善微循环 。 雷公藤能使血管扩张, 从而增加血流量;能降低血液的粘度、改善血小板的异常聚集和粘附, 从而使微循环的"血瘀"现象得以改善 。
4、其它作用 。 经观察, 雷公藤还具有抗炎的作用、杀菌作用以及解热镇痛作用等 。 此外, 还发现, 雷公藤毒苷具有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 。
三、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 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二醇0.1mg给小鼠, 对白血病L1210、P388有抗肿瘤活性;对人鼻咽癌的ED50为10-3-10-4μg/ml 。 雷公藤内酯0.2、0.25mg腹腔注射, 对小鼠白血病L615有明显的疗效 。 雷公藤内酯1×10-8mol/L,可抑制乳癌与胃癌的四个细胞MCF-7、BT-20、MKN-45、KATO-Ⅲ软琼酯集落形成, 抑制率70{bf}以上, IC50为0.504-1.22μg/L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