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羊踯躅怎么繁殖?羊踯躅的繁殖方法介绍


【方法】羊踯躅怎么繁殖?羊踯躅的繁殖方法介绍

文章插图

羊踯躅的繁殖方式
羊踯躅可用播种、扦插、嫁接及压条等方法繁殖 。
播种繁殖
杜鹃结实串高 , 种子多 , 发芽率高 , 用种能获得大量后代 , 且实生苗的可塑性和生活力强 , 是引种、育种的重要手段 。
种子萌发技术
把在室温或低温(4℃)下保存3个月以上的羊踯躅蒴果和净种子用培养皿萌发法和花盆育苗法培育 , 结果表明 , 低温保存净种子用培养皿萌发法 , 种子萌发率高达96% 。 将萌发后的种子移栽于花盆 , 覆盖约1cm厚的腐殖土 , 幼苗长势健壮 , 整齐 , 成活率较高 。 10~翌年3月 , 将羊踯躅种苗置于20~25℃温室 , 4~9月置于室外 , 种苗的生长速度提高 , 且在冬季能够正常生长而不落叶 , 
采种:秋季葫果呈绿褐色或黄褐色时 , 即可采收 , 放置室内晾干 , 待其开裂 , 抖出种子 , 贮于室内干燥处 。 次春播种 。
播种方法
用浅盆、木箱或在地床内 , 以排水良好的粗粒土铺底 , 面层2厘米用兰花泥或腐叶土(均需消毒) 。 种子撤匀后 , 薄覆一层细土 。 或在兰花泥上加铺0.5-1厘米碎水苔 , 种子直接播入水苔中 , 不加覆盖 。 然后害水使盆土湿润 , 盖以薄膜或玻璃板 , 置于阴处 。
管理方法
出苗之前 , 要保持盆土湿润 。 一般在15-20℃时 , 20天左右出苗 , 发芽率75-85% 。 此后可将覆盖物取去 , 注意通风 , 提高幼苗抗性 。 干燥时用纫喷头喷湿 , 不可冲倒幼苗 。
分苗技术
落叶杜鹃生长较快 , 待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第一次移植 , 株距2-3厘米 。 秋后长至2-3厘米高 , 再次掘起移植于3寸小盆中 , 3株一盆 。 第二年视生长情况再分种 , 一般3-4年便能见花 。 常绿杜鹃到秋后第一次移植 , 次秋再次移植 。 苗期需避免强光、暴雨、大风 , 土壤不宜太湿 , 浇水仍行喷雾 。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应用最广的方法 , 优点是操作简便 , 成活率高 , 生长快速 , 性状稳定 。
插穗
取当年生嫩技刚刚木质化的枝条 , 带踵掰下 , 修平毛头 , 剪去下部叶片 , 留顶端4-5叶 , 如枝条过长可截去顶梢 。 若不能随采随插 , 可用湿布或苔藓包裹基部 , 套以塑料薄膜 , 放于阴处 , 可存放数日 。
时间
江南都在霉雨季节前扦插 , 成活率最高 , 西鹃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 毛鹃在6月上旬至中旬 , 东鹃、夏鹃在6月中旬至下旬 。 此时插穗老嫩适中 , 天气温暖湿润 , 成活率达90%以上 。
方法
少量的可用盆插 , 大量的可用床插 。 介质用兰花泥、黄山土、河沙或硬石、珍珠岩等均可 , 要求少病菌、无杂草 , 不掺肥料 。 插入插穗的l/3至l/2 , 插毕用细孔壶喷洒 , 置荫棚下 。 盆底需垫高一砖;插床深20厘米 , 床底填7-8厘米厚排水层 , 以利排水 。
管理
插后一个月内 , 重点在遮荫和喷水 , 使插穗始终新鲜 。 大雨时避免雨水冲击 , 连日阴雨要注意排水 , 喷l/1000托布津防治黑斑病 , 高温季节要增加地面、叶面喷水 , 注意通风降温 。 约1个月左右;长根后顶部抽梢 , 如形成花蕾 , 应予摘除 。 9月后减少遮荫 , 使小苗逐步壮实 , 10月可施薄肥 ,  。 下旬即可上盆 。 若在插床上安装电子叶自动喷雾装置 , 介质用砭石或珍珠岩 , 则不需遮荫 。 在全日照下 , 20余天即生根 , 成活率为95%以上 , 2个月即可移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