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发病时间 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 二 )


4、苗床管理 。 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练苗等环节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减轻立枯病、恶苗病的发生 。
5、加强田间管理 。 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炼苗环节,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温)、中控(出苗后至3叶期控温)、后炼(3叶期至插秧前调温),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 。 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C尽量少浇水,第2叶期后必须使其逐渐适应寒冷条件,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 。 3叶期后白天应揭膜通风锻炼,夜间如果无霜冻最好也要揭膜使之经受低温,这样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强的壮秧 。
6、苗床土壤消毒用3.2恶甲水剂300倍液喷洒,用广灭灵水剂浸种24-48 h或于1叶1心期喷洒500~1000倍液 。 水稻秧苗1叶1心期,每盘用15%立枯灵液剂0.9 g加水1 L喷洒 。 用70%敌克松粉剂500倍液或1%硫酸铵进行喷雾,并且注意保持床土湿度,以有效防止立枯病的危害 。 在秧苗发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药1~1.5 g,对水均匀喷在苗床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