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2型糖尿和1型哪个严重,跑步跑了5年糖尿病好了


糖尿病1型严重还是2型严重其实它们只是不同类型的糖尿病 。 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讲讲1型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 。
1型糖尿病
病因:绝大多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 遗传因素(HLA基因等) ,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毒物等)共同参与发病的 。
特点:胰岛β细胞被破坏 , 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
表现:起病往往较急 , 常有“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 , 有酮症倾向 , 常因某些应激情况(如急性感染、治疗不当、饮食失调及胃肠道疾病或其它应激)诱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 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 。
治疗:多数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
糖尿病小科普!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 哪个更严重?

【健康知识|2型糖尿和1型哪个严重,跑步跑了5年糖尿病好了】2型糖尿病
病因: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 由遗传因素(肥胖基因等) , 环境因素(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等)共同作用而成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 。 遗传倾向比1型糖尿病大 。
特点:器官对胰岛素不敏感 ,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胰岛素逐渐分泌不足 , 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导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多 。
表现:起病较缓慢且隐匿 , “三多一少”症状相对较轻 , 半数以上人可无任何症状;不少人因慢性并发症、合并症(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或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常有家族史;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 多见于成年人 。
治疗:根据胰岛细胞功能的情况 , 可选择多种治疗方式 , 包括: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 。
糖尿病小科普!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 哪个更严重?

最后 , 我想说一下:胰岛素治疗只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种方式 , 并不代表病情比较严重 。 不管是饮食和运动控制、口服降糖药控制还是胰岛素治疗 , 只要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就可以了 , 只是每个人不同 , 采取的治疗手段不一样而已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并没有哪个更严重的说法 , 糖友们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平稳控糖还是可以健康的生活的!糖友们要有信心!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哪个更严重1型是胰岛素依赖型 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
2型是中老年人功能衰退型 一般不需要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1型 2型有什么区别的吗?如何区分糖尿病1型 2型呢?糖尿病1型 2型哪个比较严重点啊? 一般而言 , 人体会将吃进去的淀粉类食物转变成葡萄糖 , 充当身体的燃料 , 而胰岛素是由胰脏所制造的一种荷尔蒙 , 它能让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 提供热能 。 糖尿病指的是人体内的胰脏不能制造足够的胰岛素 , 导致葡萄糖无法充分进入细胞内 , 血糖浓度就会升高形成糖尿病 。 因此 , 由于胰岛素产生量绝对或相对不足 , 糖代谢紊乱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 称糖尿病 。 本病目前被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又称为I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又称为II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 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 常见并发症有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肾病、白内障、眼底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 , 最严重的是并发酮症酸中毒昏迷和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 如抢救不及时 , 可导致死亡 。 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 , 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 , 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及时、合理和牢固 , 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的 。 一级预防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 大家知道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 , 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在起作用 , 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 。 现已知道热能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 而这些原因是与人们的进食观、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 , 一旦养成习惯 , 自然就增加了纠正的难度 。 热能摄入适当、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 , 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 , 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 体重增加时 , 应及时采取限制饮食和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 。 运动要成为生命的一个有机成分 , 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能、维持肌肉量 , 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 。 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 ,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 。 要杜绝一切不良习惯 , 戒烟和少饮酒 。 对高危人群 , 如双亲中有患糖尿病者、肥胖多食、血糖偏高、中老年人、缺乏运动者 , 尤其要加强预防和监测 。 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并进行积极的治疗 。 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 , 即使一次正常者 , 仍要定期测定 。 凡有糖尿病蛛丝马迹可寻者 , 如有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症状者 , 更应仔细鉴别 , 以期尽早论断 , 争得早期治疗的可贵时间 。 一旦确诊糖尿病 , 就要树立终生作斗争的观念 , 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的手段 , 将血糖长期的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 不可满足一时的控制 。 空腹血糖宜在6.67mmol/L(120mg%)以下 , 餐后2小时血糖在7.85mmol/L(约140mg%)以下 , 能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下 。 三级预防的目的是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 减少其伤残和死亡率 。 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 , 加强监测 , 做到早期发现 。 早期预防是其要点 , 晚期疗效不佳 。 早期论断和早期治疗常可预防其发生 , 使患者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 目前 , 糖尿病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 , 尚无根治性办法 ,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可持无所作为、听之任之的观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