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的特点


赵州桥的特点

文章插图
赵州桥的最基本特点是其低拱脚、浅基础、短桥台 , 充分利用了基底的承载力 , 避免显著的沉陷 , 赵州桥以矢跨较小的圆弧石拱代替习惯使用的半圆形拱 , 矢高为7.23米 , 净跨为37.35米 , 矢跨比例只有约五分之一 , 这使得桥高降低 , 道路平坦 , 便于通行 。
桥的大拱上开有四个小拱 , 既增加桥梁过水面积 , 减少了河流洪水对桥体的冲击力 , 又节省石料 , 减轻了桥身重量 。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 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 , 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 。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 一道坏了 , 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
赵州桥的特点

文章插图
 
【赵州桥的特点】赵州桥的建设历程
赵州桥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开皇十一年至开皇十九年(公元591-599年) , 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 , 距今已有约1400年历史 , 是当下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 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
日前 , 采访人员从河北赵县文物保管所获悉 , 为期3年的“赵州桥馆藏栏板及构件抢救保护修复工程”即将于7月底竣工 。 预计2014年9月 , 这些隋、北宋、明、清等朝代的古桥栏板及构件将与游客见面 。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距今1400多年 , 经历了10次水灾 , 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 , 特别是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7.6级地震 , 赵州桥距离震中只有40多公里 , 都没有被破坏 ,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 , 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 , 仅就它能够存在14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 , 据当地的老人说 , 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 。 据记载 , 赵州桥自建成以来共修缮99次 。
2017年6月10(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由石家庄市文物局主办 , 赵县文广新局承办的“探秘赵州桥”遗产日宣传活动在赵县举行 。 150余位市民及学生组成的观摩团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北赵州桥近距离观摩文保人员对一千年前的赵州桥栏板修复 , 零距离接触和感受文物资源的宝贵 。
 

赵州桥简介赵州桥中的创举是什么意思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赵州桥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赵州桥是一篇什么性的课文赵州桥第一段从哪四个方面写的赵州桥为什么没有桥墩赵州桥教案赵州桥的传说赵州桥课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