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生处,为什么要礼貌相待?


熟人生处,为什么要礼貌相待?
一个故事 , 令我想起几十年前祖父对我讲过的一段话 。 一位成功人士回到家乡 , 某一天出门办事 , 在政府一楼大厅里看到一位他熟悉的朋友 。 这位老兄二话不说 , 三步并作两步 , 走到那位朋友的背后 , 一把将他抱起来 , 原地旋转了一圈 。 当时正是上班高峰期 , 此举引得很多人侧目 。 那位朋友不知所以 , 站定后 , 尴尬地掉转身 , 瞥他一眼 , 招呼都没打一声就走开了 。 这位老兄怕是还在心里嘀咕 , 什么玩意儿 。 事后 , 这位老兄愤愤地讲那位朋友的不是 , 说什么认识多少年了 , 至于那么摆谱吗?抱他是说明我们感情不一般 。 但有人对此表达不同的意见 , 你与朋友熟悉是事实 , 但不能因为熟悉就不顾场合 , 不考虑方式 。 大庭广众之下 , 有那么多下属看着 , 朋友自感面子上过不去 , 不发火就不错了 , 怎么可能再对你表示好感呢?
熟人生处,为什么要礼貌相待?
想起小时候 , 我常侍候在祖父身边 。 祖父是文化人 , 待人谦恭热情 , 家里少不了客人 。 有些人几乎每天必到 。 因为熟悉了 , 我常常做些小动作 , 比如用粉笔在人家衣服背后写字 , 把人家帽子藏起来 , 有时甚至大名小号地称呼对方 。 祖父见此 , 只用眼睛瞪瞪我 , 待客人走后 , 才好好教育我 。 祖父说 , 别以为人家是常客 , 就不尊重人家 , 再熟的人 , 是祖辈就是祖辈 , 是父辈就是父辈 , 一点不能马虎 。 对待每一个熟人都要像第一次见到那样 , 恭恭敬敬、彬彬有礼 。 你与人家动手动脚 , 直呼大名小号 , 人家当面不说 , 背后肯定会说这个小孩不懂规矩 , 家教不严 。 那时还小 , 祖父的话如同春风过驴耳 , 我根本没往心里去 。 及至长大走上社会 , 所见所闻真是不少 。 大多数人不以为然 , 以为熟不拘礼 , 既然是熟人是朋友 , 要那么多规矩干吗 , 甚至认为 , 礼多了 , 反而生分 。 正因为有这种想法的支配 , 所以 , 老熟人、老朋友走到一起 , 大话、粗话多了 , 恶作剧也多了 , 熟人间因此疏远者有之 , 朋友间因此反目者也不鲜见 。 现在想来 , 祖父的那段话 , 可归纳为四个字:熟人生处 。 意即对待熟人也要像对待陌生人一样相处 。
熟人生处,为什么要礼貌相待?
有人说 , 熟不拘礼 。 是的 , 既然是熟人 , 没有必要囿于礼 , 但是 , 不是不要礼 , 更不是可以随意地不尊重对方 。 有的人 , 在聚会时 , 以为是熟人 , 行为上随便不说 , 还动辄揭别人的短处甚至隐私 。 给熟人足够的尊重 , 才能熟而不俗 , 友谊长存 。 何况 ,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 你揭别人的短处 , 别人岂会善罢甘休 , 一来二去 , 最终伤了感情 , 伤了自己 。 孔子在熟人生处上确实作出了表率 。 《论语》记载:“见齐衰者 , 虽狎 , 必变 。 见冕者与瞽者 , 虽亵 , 必以貌 。 ”意思是说孔子见到服丧的人 , 即使是亲近者 , 也必定改变神色 , 表示同情 。 见到戴着礼帽的人和盲人 , 即使是熟人 , 也必定礼貌相待 。
【熟人生处,为什么要礼貌相待?】
熟人生处,为什么要礼貌相待?
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 , 都得以礼相待 。 熟人生处 , 于人表示出尊重 , 于己体现出风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