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扬派盆景的风格


扬派盆景的风格以扬州为中心的扬派盆景 , 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 。 南通、如皋、盐城等地 , 由于地处江苏北部 , 故又统称苏北派 。
扬州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 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 , 交通十分发达 , 加之气候宜人 , 物产丰富 , 早在唐朝就是全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 , 所谓“一扬二益’冲的“扬”即指此地 。 这里山明水秀 , 风光旖旎 , 文人荟萃 , 商贾云集 , 既是鱼米之乡 , 又是文明之邦 , 因此 , 在审美情趣方面既有注重形式的倾向 , 又有浪漫抒情的传统 , 白居易的一曲《忆江南) , 让人们吟唱了一千多年 , 成为人们梦里留连忘返的“天堂” 。 在这么一个地域环境中孕育出来的盆景艺术 , 苍古清秀 , 灵巧飘逸 , 尤其是在全国各流派中独树一帜的“云片”造型 , 更显示出丰厚的文化意蕴 , 仿佛进入了《忆江南》梦幻般的瑰丽世界 , 韵味无穷 。 扬派一代宗师万觐棠的代表作《巧云》、《瑞云》、《翠云》等 , 不但在国内各大型盆景展览评比中一再夺魁 , 而且饮誉海外 , 在世界盆坛引起震动 , 其作品远销英国、日本、德国、丹麦、荷兰等国 。
扬派树桩盆景要求“桩必古老 , 以久为贵;片必平整 , 以功为贵一 。 在造型技法上同川抓清汗步相似z处 , 问好米用标公蟠扎 , 精扎细剪 , 单是棕法就有11种之多(扬、底、撇、靠、挥、拌、乎、套、吊、连、缝入云片要求距离相等 , 剪扎平正 , 片与片之间严禁重复或平行 , 观之层次清楚 , 生动自然 。 云片大小 , 观树桩大小而定 , 大者如缸口 , 小者如碗口 , 一至三层的称“台式” , 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 。 为了使云片平正有力 , 片内每根枝条都弯曲成蛇形 , 即“一寸三弯” 。 现在采用“寸结寸弯鸡爪翅”技法 , 即每隔一寸打一个结 , 主枝像鸡翅 , 分枝像鸡爪 , 比传统的“一寸三弯”简易多了 。 与云片相适应的树桩主干 , 大多皤扎成螺旋弯曲状 , 势若游龙 , 变幻莫测 , 气韵生动 , 舒卷自如 , 惯称“游龙弯” 。 云片放在弯的凸出部位 , 疏密有致 , 葱翠欲滴 , 与主干形成鲜明的对比 , 同时显示出苍古与清秀 。
扬派盆景分为两支:扬州、泰州一带称为西派 , 以“游龙弯”为主要标帜;南通、如皋一带称为东派(现在也称通派 , 在一些盆景文章中列为单独一派 , 不过 , 按传统划分 , 属于扬派) , 则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 。
“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 , 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 , 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 , 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 , 意态如狮 。 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 , 很不容易达到标准 , 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 。 到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 , 南通有位名叫徐朗屏的盆景“玩家”能文善画 , 酷爱盆景 , “两弯半”经他不断完善在盆景艺坛上占有突出的位置 。
制作狮式有5个要点:一提根、二顿节、三拿弯、四做片、五收顶 。 前二者表现古雅 , 后三者妙在传神 。 须要大而圆 , 切忌尖形或羊角形 , 才有狮头的韵味 。 主干的最佳效果是:一级 。 二驼 。 三抬头 。 四回项 。 寓弯于直 , 须根相应 , 状如坐狮 , 回首顾盼 。 做片的要求不像杨派“云片”那么严格 , 一般用五片 , 六片亦可 , 第一弯左右各一片 , 背上一片 , 第二弯的左右各一片特别重要 , 能够体现狮子的动态 , 上下两片相对要“上捧下蹲” , 才能收到活灵活现的艺术效果 。 狮式盆景还有另一种布局 , 盆中植大、小树桩各一 , 构成“母子树” , 经过分别造型表现“太师少保”之类的主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