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桃裂果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专家解答】桃树果实桃裂果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早、中、晚品种中具有发生,症状表现为沿果子中线掰开,果肉带丝状果胶,肉质松软,细胞间隙大,味淡,水分少,甚至带苦涩味 。 严重影响了桃树果实的品质和商品价值,造成经济损失 。 现将桃裂果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

【原因】桃裂果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桃裂果
一、桃裂果问题的原因分析
桃裂果属生理病害,并伴有真菌性病害,一般发生在两个时期:一是在果核尚未木质化时,即果实第一次迅速膨大期细胞分裂期,发生在核的内层部分 。 二是硬核期时发生 。 裂核使胚与核脱落,从而使胚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而退化 。
1.品种特性是裂核的重要原因:早熟品种特别是春蕾,在核未完全木质化时,果实即开始迅速生长,较易发生裂核 。 裂核果大部分能成熟,但商品性差 。 中熟品种未央二号、加纳岩裂核现象比较普遍,果实不能正常成熟,顶部容易提前软化 。 大果型品种的特大果实,其养分水分输送急剧变化,导致果实细胞迅速分裂增多,单个细胞快速吸水膨大,对尚未发育成熟的核造成挤压而裂核 。 另外由于果肉厚,靠核处果肉和核局部缺氧,代谢紊乱,厌氧呼吸,产生的中间有害产物,造成核和果肉细胞中毒而裂核 。
2.叶果比是形成裂核可疑因素:如果叶果比过大,当空气干燥时,叶面蒸发大量水分,果实营养过剩,也易造成裂核 。
3.栽植区域的土壤环境诱导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凡是土层薄、含沙量大的园区果实,裂核现象较为严重,土层较厚、含沙量小的园区同一品种裂核较轻 。 这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异有很大的关系 。
4.生产管理技术措施不当是桃裂果的关键因素:在硬核期,凡促进果实快速增长的处理和措施易引起裂核 。 如过早疏果,疏果量过大,大量灌水,施肥量过足或养分不全﹙缺钙等﹚,营养生长过旺,主干、大的枝组和挂果枝人为造伤、病虫危害等 。
5.气侯变化是裂核的特殊原因:硬核期气侯急剧变化对桃裂果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 如果实硬核期雨水过多或干旱高温,桃树营养生长与果实生长极不协调,造成部分年份桃裂果严重 。 桃果实生长发育属双“s”型 。 其发育经历细胞分裂期、硬核期、单个细胞吸水快速膨大期 。 果实成熟前内部理化性状的变化是随着果实生长的各个时期而变化 。 果实所含全糖量不断增加,生长初期还原糖多于蔗糖,进入完熟时﹙第三期﹚,蔗糖大大超过还原糖,而成为主要成分 。 由于裂核病果,发育尚未完成,果实内还原糖占主要成分,因而风味淡,水分少 。 易引起种子霉烂而降低其商品价值,不耐贮运,不宜制罐加工 。
【原因】桃裂果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桃裂果
二、桃裂果的防治方法
鉴于桃裂果问题危害很大,找出病因后即可对症下药,生产上应科学供应肥水,控制旺长,及时调节枝叶生长,调节叶果比,尽可能减少骨干枝病虫危害和人为造伤等 。 以消除或减少造成裂核的因素 。
1.科学施肥:多施有机肥,尽可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 增加磷、钾肥,控制氮肥施量;大量元素肥料N、P2O5、K2O和微量元素Fe、Zn、Mn、Ca等合理搭配,尤其是增施钙素微肥;加强叶面喷肥,以复合肥和微肥为主 。
2.合理灌水:桃硬核期,在水分够用的情况下:判断标准,20厘米深土壤手握成团,松手不散开,即为水分够用,应控水;遇连阴雨天气,应加强桃园排水;推广滴灌,喷灌和渗灌技术,尽可能减少大水漫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