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马铃薯春季栽培注意事项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 英文:potato) , 茄科茄属 , 一年生草本植物 , 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 。 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 马铃薯 , 高15-80厘米 , 无毛或被疏柔毛 。 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 。 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 , 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 , 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 , 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 马铃薯是块茎繁殖 , 可入药 , 性平味甘 , 可以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 。 作为食物 , 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长 , 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 。 (注:幼芽有轻微毒性) , 有证据表明 , 马铃薯的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4倍左右 。

【栽培】马铃薯春季栽培注意事项

文章插图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
块茎形态:草本 。 果实为茎块状 , 扁圆形或高15-80厘米 , 球形 , 无毛或被疏柔毛 。 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 。 长圆形 , 直径约3-10厘米 , 外皮白色 , 淡红色或紫色 。 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紫色和黑色 , 薯肉为白、淡黄、黄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 。
植株形态:须根系 。 地上茎呈菱形 , 有毛 。 初生叶为单叶 , 全缘 。 随植株的生长 , 逐渐形成奇数不相等的羽状复叶 。 小叶常大小相间 , 长10-20厘米;叶柄长约2.5-5厘米;小叶 , 6-8对 , 卵形至长圆形 , 最大者长可达6厘米 , 宽达3.2厘米 , 最小者长宽均不及1厘米 , 先端尖 , 基部稍不相等 , 全缘 , 两面均被白色疏柔毛 , 侧脉每边6-7条 , 先端略弯 , 小叶柄长约1-8,毫米 。 伞房花序顶生 , 后侧生 , 花白色或蓝紫色;萼钟形 , 直径约1厘米 , 外面被疏柔毛 , 5裂 , 裂片披针形 , 先端长渐尖;花冠辐状 , 直径约2.5-3厘米 , 花冠筒隐于萼内 , 长约2毫米 , 冠檐长约1.5厘米 , 裂片5 , 三角形 , 长约5毫米;雄蕊长约6毫米 , 花药长为花丝长度的5倍;子房卵圆形 , 无毛 , 花柱长约8毫米 , 柱头头状 。
果实形态:马铃薯圆球状 , 光滑 , 棕色或紫褐色 , 直径约1.5厘米 。 种子肾形 , 黄色 。 花期夏季 。
马铃薯春季栽培注意事项
春季是栽培马铃薯 , 5月就可以上市 , 提高了马铃薯的种植效益 , 但是春季栽培马铃薯还是有许多需要注意的 ,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下吧 。
春马铃薯块茎在10厘米深的地温达7-8℃时 , 幼芽即可生长 , 10-12℃时茁壮成长 , 并很快破土而出 。 这是各地播种的温度指标 。
马铃薯适应性广 , 一般选择质地疏松、易灌易排的田地 , 深耕20-25厘米;做高畦 , 畦宽95厘米 , 沟宽25厘米 , 深25厘米 。 播种前一次性施足底肥 , 结合整地将肥施在畦心 。 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三元复合肥15公斤 , 硫酸钾15公斤 。
春马铃薯应选特早熟或早熟无病伤脱毒品种 , 如中薯2号、早大白(蔬菜型)、费乌瑞它、郑薯5号(出口型)、黄麻子(高淀粉型)、紫花白、大西洋(加工型)等 。 这些品种齐苗后60-80天收获 , 亩产1500-2000公斤 。 种薯大小以50-100克为宜 。 播种前10-15天 , 如种薯还未通过休眠则要打破休眠 , 方法有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