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种柠檬病虫害防治


柠檬果实贮藏期间的真菌病害主要有:黑腐病 , 酸腐病 , 蒂腐病 , 青、绿霉病 , 炭疽病;生理性病害主要有:干疤和水肿 。

【病虫害】种柠檬病虫害防治

文章插图

⑴蒂腐病:分为褐蒂腐和黑蒂腐两种 , 其症状相似 , 但褐蒂腐病斑与健康组织间无明显界限 , 后期有发酵味 。 黑蒂腐病斑与健康组织间有明显界限 , 后期有恶臭味 。 病菌从果蒂处侵入果实组织 , 初期病斑为水渍状 , 病斑不断扩大 , 逐渐变为褐色或黑色 , 腐烂穿过果实中心的速度比沿果皮发展快 。 在多雨潮湿的产区或年份发生尤为严重 。
⑵黑腐病:最初症状是果蒂变黑 , 病菌沿果实中柱向下发展 , 凡菌丝所到之处 , 即变黑腐烂 。 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间 , 黑腐病菌多存在于果蒂处 , 在果蒂组织被破坏之前 , 不能侵入柠檬组织内部 。 任何使果实衰弱的条件如不适的环境、采收过迟或长期贮藏都会增加果实对黑腐病的敏感性 。
【【病虫害】种柠檬病虫害防治】⑶绿霉病:是指青霉菌和绿霉菌所致的两种贮藏病害 。 其发病过程和症状相似 , 初期果皮表面变软 , 出现水渍状斑 , 随病斑的扩展病部长出白色菌丝 , 很快转变为青色或绿色的霉层 , 从开始发病到全果腐烂只需1-2周 。 病菌通过分生孢子靠接触或随气流传播 。 从伤口、裂口侵入 , 故最根本的防止措施是减少机械损伤 。 世界上所有商品性的柑橘产区 , 青、绿霉病都是造成采后腐烂最普遍的原因 。
⑷酸腐病:最初症状是微凸的水渍状浅黄色至黄色斑点 , 病菌主要在果实内部生长 , 到后期 , 果实内部组织全部分解成酸味的水渍状的胶粘物 。 在24-29℃下 , 从侵染到全果腐烂只需5天 , 相邻的果实也会接触感染 , 病菌从伤口入侵 。
⑸炭疽病:发病开始于蒂端 , 最初的外部症状是灰色至褐色斑点 , 以后斑点迅速扩大 , 有时延及整个果实 。 在潮湿条件下 , 表面出现粉红色孢子 , 以后孢子群变为褐色至黑色 , 直到后期病菌才侵入果肉深处 。 主要感染宽皮橘类 , 柠檬果实偶有发生 , 潮湿的地区和年份发病严重 。 病菌在果园的枯枝或弱枝上生长 , 并从那里传播至果实 , 通过果皮破裂处或枯死的果蒂进入果实内 。
以上病害的防治方法:除作好采后处理 , 可用药物防治 。 方法如下:
①噻苯咪唑(特克多、TBZ)和苯来特(苯菌灵):是最有效的采后杀菌剂 , 可有效地控制蒂腐病和青、绿霉病 , 对炭疽病有一定效果 , 但对酸腐病和黑腐病无效 。 这两种杀菌剂均微溶于水 , 常配成蜡-水混合液或水的悬浊液使用 , 处理时须不断摇动悬浊液 , 以保证药液均匀一致 。 使用浓度分别为:噻苯咪唑1?000mg/L , 苯来特600mg/L , 采后浸果3-5分钟 。
②邻苯基酚钠(SOPP):可控制蒂腐病和青、绿霉病 , 对酸腐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 尤其用于橙类更为有效 。 使用pH值为11.5-12.0的2%邻苯基酚钠水溶液药效最高 , 故常用的配方是:2%邻苯基酚钠+0.2%NaOH+1%六胺 , 也可用1%邻苯基酚钠蜡水溶液 。
③仲丁胺:可控制青、绿霉病 , 对蒂腐病的效力较低 , 对酸腐病和炭疽病无效 。 仲丁胺为液体 , 沸点63℃ , 可作为库房熏蒸剂(25-200mg/L , V/V , 42h) , 也可配成1%-2%水溶液作浸果处理 。
④联苯:可控制蒂腐病和青、绿霉病 , 对酸腐病无效 。 是一种蒸气态杀菌剂 。 常用的方法是:将可渗性包果纸按2.35g:1张(27.9cm×43.2cm)的比例用联苯浸渍 , 制成联苯包果纸 。 也可把联苯溶于石蜡油(或矿物油)里制成联苯-石蜡混合液 , 涂在纸片上制成联苯衬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