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白芍种植技术 白芍怎么种植


种植芍药既可以作为一种观赏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药材 。 但是作为观赏植物的芍药多为重瓣,和药用的芍药除了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之外,在栽培重点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种植芍药之前一定要确定自己的种植目标 。

【种植】白芍种植技术 白芍怎么种植

文章插图

白芍种植技术
栽种前须将芍芽根按大小分为两类,分别栽种,以便日后管理 。 种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获,栽种时间一般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霜降,如过迟,一方面因贮藏的芍芽已发新根,栽种时易弄断;另一方面,栽后气温渐低,发根不好,影响次年发芽生长 。 栽种时开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亩可以种3500-4000株,开穴后,每穴放芽1-2个,留主根2-3条,根部宜分叉斜种,芽向上,覆土与畦平,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为宜,覆土操作应细致,土要细碎,不能用土块覆盖;土块覆盖的芽头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通风强,芽头易受干旱及冻害,会延迟发芽甚至不发芽 。
【种植】白芍种植技术 白芍怎么种植

文章插图

白芍播种时间
芍药种子在8月中下旬采集成熟饱满的种子,最好随采随播;若暂不播种,应立即用湿润黄沙(1份种子,3份沙),混拌贮藏于阴凉通风处,至9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可采用条播法,按行距20-25m开沟,沟深3-5cm,将种子均匀地撒人沟内,覆土1-2cm,稍镇压 。 一亩用种量30-40公斤 。 翌年4月上旬,幼苗出土时,及时揭去盖草,以利幼苗生长 。 由于采用种子繁殖的方式,苗株需要2-3年才能进行定植,生长周期长,故生产上应用较少 。
白芍一般产新期为7、8月份,收获白芍后,把药用的根茎切除,选择无病害、芽头饱满的芽头作为繁殖材料,将芍药的芽头顺其自然生长形状切成数块,每块芽2-3个,芽肉厚度2厘米以上,芽头最好随切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暂时贮藏;选阴凉高燥通风处,于地上铺湿润细砂土,将芽头向上堆放,再盖湿润砂土贮藏 。 或挖坑贮藏,下雨时注意排水,以免霉烂 。
【种植】白芍种植技术 白芍怎么种植

文章插图

【【种植】白芍种植技术 白芍怎么种植】白芍田间管理
1、白芍中耕松土
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死苗 。 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在根际培土,以利越冬 。 菏泽栽培白芍常用“劈垄亮根”法,即在种植后第2年5月上旬,将芍株周围的土,轻轻拨开,让根部稍稍露出,晾5-7天,再培土拥根,可以提高地温,并杀虫灭菌,达到增产效果,但晾的时间不宜过长 。
【种植】白芍种植技术 白芍怎么种植

文章插图

2、白芍追肥排灌
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第1次3月下旬-4月上旬,施淡人粪尿,第2次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公斤,第3次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0公斤 。 第3年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75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11月间施厩肥1500-2000公斤 。
第4年收获前追肥2次,3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加硫酸铵1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 。
每次施肥,宜于植株两侧开穴施下 。 芍药喜旱怕涝,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 。 多雨季节,及时清沟排水,减少根病 。
【种植】白芍种植技术 白芍怎么种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