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粉理解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一:信息类


谷歌粉理解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一:信息类

文章插图
文/kingson
作为一个信仰互联网 , 从小就在网络中浸染长大 , 并献身于这个行业近十年的我来说 , 互联网思维是一个最经常被别人问起的东西 。 特别是我目前创业所在的互联网教育领域 , 跟很多的教育人士接触 , 他们都极度渴望拥有互联网思维 , 期待掌握它来改变自己所从事的事情 。 我一直跟他们说要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 首先得从本质上理解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 , 一个互联网企业是如何运作的 。 这里 , 我希望以我当年做出创业决定时的思考过程 , 讲述一个我所理解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 。
第1种商业模式:以信息为基础
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计算机所做的事情 , 而计算机只能处理信息 , 所以一切网站 , 都必须要基于一个信息 。 在我思索我创业该做些什么的时候 , 我首先考虑的是我要基于什么信息个体 , 来实现一个什么行为 。 在我看来 , 所有的成功网站都是基于单一信息个体和单一行为的 , 淘宝的信息个体是商品(含有标题、描述、售价等子信息) , 行为是购买;微博的信息个体是140字 , 行为是阅读;谷歌的信息个体是一个网页(含有title,keyword, description) , 行为是搜索 。
这里的信息个体和行为的选取非常重要 , 选取什么信息个体直接影响了商业模式的成本 , 而什么行为则决定了市场容量 。 每个人一辈子会重复无数次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 , 例如购物 , 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做无数次这个事情 , 而我们如果能用互联网来改变这种行为 , 那就是载入史册的革命 。 另一方面 ,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很好的信息个体 , 并且很好地考虑清楚这些信息该如何产生 。 我最崇拜的公司是谷歌 , 因为他创造了一个每个人会重复无数次的行为 , 并且它的信息个体完全使用计算机机器抓取 , 意味着信息的多寡对成本的影响低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 , 谷歌是一个“印钞机” 。 对比新浪这种门户 , 信息个体是新闻 , 乃是人们日常生活已有的东西转化而来 , 而其生产模式则是采用大量的编辑 , 成本很高 。
当我们回顾十年前发生的Web2.0 , 里面有很多的概念 , 例如去中心化、UGC等等 , 其从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生产模式的变革 , 网站通过产品功能的设置 , 让用户来生产内容 , 再通过产品的机制让好的内容浮现、让差的内容沉没 。 可以说走到今天 , 互联网思维里面已经非常根深蒂固地形成了一个在选取了单一信息和单一行为后 , 采取自身解决冷启动问题 , 吸引到用户后再利用用户来UGC的方式产生更多信息的良性循环中 。 例如大众点评 , 餐厅是其信息个体 , 初始采取雇人来录入冷启动所需要数量的餐厅信息和评价 , 然后获得用户使用后 , 再让用户来自发提交餐厅信息与餐厅评价 , 而用户所提交的UGC又能再丰富信息 , 更加丰富的信息又吸引更多的用户 , 一直这么循环下去 , 就能快速发展壮大 。
一个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基础很简单 , 就是这样子的:
一种信息 -> 盈利能力(生产足够满足市场容量的信息所需要的成本是多少)
一个行为 -> 市场容量(这个行为在多少人的生命中会重复多少次)
我个人在上面两个有了初步想法后 , 会开始算数 , 我是这么计算的:
首先看信息的生产成本 , 我的种子用户需要多少人 , 能够吸引到这些种子用户所需要的信息量会是x , 冷启动所需要的 x信息是只能我自己做或者花钱做的 , 类似谷歌那样机器抓取永远是我的首选 , 这种情况对于我这种懂技术的人来说成本等于零 , 至少也是一个机器抓取处理后再用人工做少量处理的事情 , 还需要花钱进行的人工处理就是我初始的投入成本 。 获得冷启动所需要的用户后 , 我的产品机制会如何地设置来让用户为我贡献UGC , 让我在后续的信息生产上可以完全借助于用户 , 从而成本无限接近于零 。 这里冷启动的成本是很好计算的 , 而再后续的UGC部分我完全依赖于我个人的大量经验积累 , 我很清楚我能够有什么手段来调动UGC , 能把它做到什么样的规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