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卷柏资料详解


卷柏〔拉丁学名:Selaginella tamariscina(P. Beauv.)Spring〕 , 卷柏科卷柏属土生或石生复苏植物 , 靠孢子繁殖 。 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指其生命力强) , 因其耐旱力极强 , 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 , 故而得名 。 此外 , 它的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 , 蜷缩似拳状 , 随风移动 , 遇水而荣 , 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 。 下面为您介绍卷柏的详细资料 。

【卷柏】卷柏资料详解

文章插图

卷柏的资料
卷柏简介:
卷柏〔拉丁学名:Selaginella tamariscina(P. Beauv.)Spring〕 , 卷柏科卷柏属土生或石生复苏植物 , 呈垫状 。 靠孢子繁殖 。
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 , 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 , 蜷缩似拳状 , 随风移动 , 遇水而荣 , 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 。 因其耐旱力极强 , 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 , 故而得名 。 它既可观赏 , 又可药用 , 全草有止血、收敛的效能 。 民间将它全株烧成灰 , 内服可治疗各种出血症 , 和菜油拌起来外用 , 可治疗各种伤口 。
卷柏的形态特征:
卷柏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高5~18cm[1] , 主茎直立 , 常单一 , 茎部着生多数须根;上部轮状丛生 , 多数分枝 , 枝上再作数次两叉状分枝 。 叶鳞状 , 有中叶与侧叶之分 , 密集覆瓦状排列 , 中叶两行较侧叶略窄小 , 表面绿色 , 叶边具无色膜质缘 , 先端渐尖成无色长芒 。 孢子囊单生于孢子叶之叶腋 , 雌雄同株 , 排列不规则 , 大孢子囊黄色 , 内有4个黄色大孢子 。 小孢子囊桔黄色 , 内涵多数桔黄色小孢子 。
垫状卷柏与卷柏的主要区别为:须根多散生 。 中叶(腹叶)两行 , 卵状披针形 , 直向上排列 。 叶片左右两侧不等 , 内缘较平直 。 外缘常因内折而加厚 , 呈全缘状 。 卷柏的奇特之处是它极耐干旱和“死”而复生 。 它的生长环境却很特殊 , 往往生长在干燥的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 。 在这样的环境中 , 水分的供应没有保障 , 仅在下雨时有一些过路水迅速流过 。 但卷柏凭借着有水则生、无水则“死”的生存绝技 , 不但旱不死 , 反而代代相传繁衍生息 。 在生时 , 卷柏枝叶舒展翠绿可人 , 尽量吸收难得的水分 。 一旦失去水分供应 , 就将枝叶拳曲抱团 , 并失去绿色 , 像枯死了一样 。 随着环境中水的有无 , 卷柏的生与“死”也交替进行 , 因此在民间人们又称它为还阳草、还魂草、长生草、万年青 。 科学家则称这种小草为“复苏植物” , 仿佛在干旱时它睡着了 , 遇到水又重新醒来似的 。
卷柏的生长习性及分布
喜光 , 具很强的抗旱能力 , 多生于向阳的山坡岩石上 , 或干旱的岩石缝中 。
卷柏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江西、湖南、陕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等地 。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 主产山东、辽宁、河北 。 生于向阳山坡或岩石缝内,多生于向阳的干旱岩石缝中 。
【卷柏】卷柏资料详解

文章插图

卷柏的栽培技术繁殖方法
卷柏为孢子繁殖 , 或从产地采挖自生苗盆栽 。 盆土要求轻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 栽后放置在阴湿 , 无直射阳光的地方 。 卷柏的孢子繁殖选取叶腑中长有成熟孢子囊的茎段 , 自枝顶切下1.5cm , 置于排水良好的洁净土壤表面 , 土壤常用1份泥土加4份细砂混合而成 , 在茎段切口上洒些过筛的细土 , 保持切口的湿度 , 用玻璃加盖 , 防止失水 , 常保持潮湿 , 置于20℃左右温度条件下 , 约9个月后就能长出新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