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中国传统农学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延伸阅读 中国传统农学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南方草木状》(晋)记载了我国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的经验 。 这是中国“以虫治虫”的最早记载 。 明清时期,岭南地区不仅将黄猄蚁的防治范围扩大到柑、橘、柚、柠檬等柑橘类果树,同时还普遍采取了“繁竹索引”或“藤竹引度”等方法,使黄猄蚁“往来出入,树树相通”,提高了防治效果 。 这一时期还特别注意保护益鸟治虫,许多县志中都有保护益鸟治虫的乡规民约 。
延伸阅读 中国传统农学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齐民要术》(北魏)中记载了使用黎芦根除羊癣、疥虫的经验 。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黎芦中含有“黎芦素”,对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作用 。
【延伸阅读 中国传统农学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延伸阅读 中国传统农学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桑辑要》(元)有用芫花防治园艺害虫的记载 。 如果树发生蠹虫灾害时,可用芫花塞蛀孔内以杀之 。 这一时期,人们还常用百部防治果树害虫 。 现代科学证明百部中所含的生物碱,是防治害虫的有效成分 。
中国传统的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可以分为农业防治、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3大类 。
农业防治是通过农事操作的各个环节如深耕、除草、灌水、轮种换茬以及利用温湿度变化等防治害虫的方法,是古代作物害虫防治最主要的措施 。 药物防治与农业防治并行施用 。 战国时的《周礼》记载有“嘉草攻之”“莽草薰之”“蜃炭攻之”“灰洒毒之”“焚牡菊以灰洒之”等方法 。 这是中国古代利用药物防治作物害虫的最早记录 。 中国农业生产中的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 西周至战国时期即对生物间互相制约的现象有了初步认识 。
(供图:曹幸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