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日本式插花艺术浅论


日本式插花艺术浅论(1)概论
日本式的插花 , 虽然传自中国 , 但这种艺术在日本却得到了高度发展 , 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花道 。
日本花道发展蓬勃、流派特别多 , 且各具特色 。 要了解日本式插花各流派的特点 , 可先从其插花的基本造型开始 。
日本式插花的造型原则上以三主枝为骨干而构成的 。 最长的花枝为第一枝 , 次长的花枝为第二枝 , 最短的花枝为第三枝 。 三主枝高低不一 , 分别作用于上段、下段和中段 , 然后加上装饰的枝梢 , 达到造型上的立体化 。 由于三主枝在表现插花形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因此又称为“役枝” , 并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三才 。
天地人在构成花型上也发挥了定位作用 。 上段役枝的位置在“天” , 下段的役枝的位置在“地” , 而中段役枝位置则在“人” 。 这种以天地人三线条构成的花型 , 称为“三线形式的插花”或“三角形式的插花” 。
由三役枝的位置和作用不同 , 就把插花的造型分为真、行、草三种 。 “真”取立姿形态 , 表示端正静肃的美感;“草”取潦草形态 , 表示自由奔放的美感;“行”取“真”与“草”的中间形态 , 表示宽舒快畅的美感 。
概括而论 , 日本式插花以象征天地人的三役枝构成基本花型 , 并以真行草三方面求取花型的变化 。
日本式插花的主要流派有:池坊流、草月流、小原流、古流、宏道流、远州流、松月堂古流、未生流等等 。 各流派对上述三大主枝的叫法并不统一 。
(2)日本式插花流派简介
①池坊流“池坊”称插花为“立华” , 并把作用于上段的役枝叫“真” , 中段的叫“副” , 下段的叫“体” 。 池坊插花的特色是:“真”强壮有力 , “副”从后角插入 , “体”在前面扎根 , 全部役枝组合成轻松舒畅的花型 。 此外 , 辅助真、副、体的其他枝梢 , 统称为“对待” 。
池坊插花按照弯曲的“真”枝角度 , 决定对后角的“副”枝角度 , 以及对前角的“体”枝角度 , 并依照角度的大小 , 把花型分成真、行、草三种 , 而真行草三者又各自三种变化:真有真之真、真之行、真之草 , 行有行之真、行之行、行之草 , 草有草之真、草之行、草之草 。
真的花型大多使用筒形花瓶 , 以插口至花瓶外缘的宽度与真枝弯曲度 , 来决定真之真、真之行、真之草三种变化 。
行的花型使用薄面、宽口、壶状等花瓶 , 与真的花型一样 , 它也是以插口至花瓶外缘的宽度与真枝弯曲度 , 来区分行之真、行之行、行之草的 。 不过行的花瓶比真的花瓶口径大一些;真枝的弯曲度也可以加大 , 花貌也就较有动感 。
草的花型使用的花器分为水盆与双层的筒、舟、月、挂等所谓草本花瓶 。 使用水盆时 , 像真与行一样地区别草之真、草之行、草之草;但是使用草木花瓶时 , 则要依照真枝的下垂度来决定 。
②草月流草月流是日本式插花现代化、大众化的代表 , 插花时特别讲究心正意诚的精神 , 内涵着崇高的理想 , 型态要生动 , 色调要调和 , 布置要适合 , 这就是草月流插花与众不同的特色 。
草月流花型分“基本花型”和“应用花型” 。 基本花型是花型构成的原则 , 分为纵长插法的“立真型” , 横长插法的“倾真型” , 水平插法的“平真型” , 低于水平插法的“垂真型”等四种 。 “应用花型”是由“基本花型”中花枝位置与角度变化所得 , 要考虑到花材、花器、摆放位置及装饰环境的调和 。 “应用花型”是插花者表现自己个性与构想的重要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