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质是粘稠

作者:黎荔
生命的本质是粘稠
见过酱园里手工做酱 , 露天的空场排列着几百只硕大的酱缸 。 身手矫健的制酱师傅 , 定时的上下翻动酱料 。 酱料又粘稠又厚重 , 需要大力翻动搅拌 , 酱缸内的发酵才会均匀 。 在一只只酱缸里 , 那个微生物的世界 , 此消彼长 , 互相制约 。 粘稠 , 形成的是一个多元环境 , 各种不同菌类在这里复杂互动 , 彼此影响也彼此牵制 , 才成就口味上的无限丰盛微妙 。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说:“中国的酱 , 在人类的发酵史上独树一帜 , 数千年间 , 它成就了中国人餐桌上味道的基础 。 ”而现在的许多酱之所以寡淡 , 因为其稀如水 , 根本不具备那种粘稠的质地 , 或者那种粘稠是缺乏活性的 , 只是黄原胶、糊精等添加物 。 到超市买一盒日本的味噌酱或者纳豆 , 还能体会到那种粘稠到可以拉丝的感觉 。 如果你吃的纳豆没有拉丝 , 或者拉丝不够粘稠有力 , 说明纳豆发酵是失败的 , 没有在发酵的过程中 , 产生那种叫做枯草杆菌蛋白激酶的玩意儿 , 也就是纳豆激酶 , 自然不会有那种甜甜的口味 , 也不能起到健康食品的作用 。
当然 , 有人觉得纳豆简直是地狱食品 , 那么粘粘糊糊的 , 有异味 , 一颗颗纳豆在筷子上缠绕 , 菌胎那么厚 , 实在太黏腻恶心了!吃下一杯纳豆的感觉 , 像吃了五吨豆汁味儿的浆糊!如在可怕无比的粘稠地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话说人类学家研究人类感觉背后的文化 , 发现我们现代都市人 , 把触觉上的粘稠等同于不洁 , 将干爽等同于清洁 。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喜欢夏天呆在空调房 , 一天三浴保持身体的净爽 , 恐怖片里外星异形、深海怪兽 , 通常都是跟鼻涕一样的胶质粘稠怪物 , 让人头皮发麻、脊背发凉、充满无由来的憎恶 。
生命的本质是粘稠
其实 , 粘稠是指具有浓度、稠度、粘性 , 那恰恰是生物活性的表现 。 依据原生汤理论 , 地球生命起源于池塘或者海洋 , 该理论认为 , 生命是一些成分混合在一起的结果 , 其中包括:雨水、一堆普通分子、温暖的阳光和夜间冷却过程 。 目前 , 专家最新实验表明 , 原生汤同时依赖于一种“增稠剂” , 首次发现池塘中增稠剂帮助类似基因的链状结构进行自我复制 。 生命的真正质地是粘稠的 , 最粘稠之处 , 具有最丰富的生命活性 , 只有标本才会干涸干硬干爽 。
我并不反感粘稠 , 因为我是女人 , 天生有着粘稠的情念 。 我来自南方之南 , 那里夏天热 , 太阳毒辣 , 马路上的柏油时常发粘了 , 软绵绵的 , 一脚一个印坑 。 那里夏天的雨一点也不爽快 , 下起来黏黏糊糊的 , 地面的热气向上蒸腾 , 衣服紧贴着皮肤 。 在那种多元而混乱的环境中 , 在天地的粘稠和发酵中 , 南方之南 , 万物肆意生长、肥硕繁复 。 这就是热带夏天的滋味 , 这就是生命蒸腾活跃的滋味 。
生命的本质是粘稠
我认为语言富于粘稠之美的中国作家 , 是莫言 。 莫言的乡土小说 , 将故乡描述为美丽与丑陋、超脱与世俗、圣洁与龌蹉、英雄好汉与无耻之徒共生共存的地方 。 对于那片他付出了辛劳、汗水 , 却如此贫瘠、干涸的土地 , 那片令他又爱又恨的土地 , 莫言时刻没有忘记 。 莫言对故土粘稠而纠结的情感 , 爱恨莫辩 , 无法解脱 , 这是他乡土小说独特之处的来源 , 构成他作品的独特魅力 。 《红高粱》充满野性、混杂、粘稠的意象和感觉硬生生造出一种全新的汉语 。 中国当代小说 , 因为莫言 , 因为这部小说 , 有了新的探索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