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小抗原试剂盒的背面,这位名医用钢笔绘出了山水画的悠远意境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约20毫米宽 , 60毫米长 , 小小的“抗原检测试剂盒” , 恐怕是上海市民一个多月来最熟悉的小玩意 。 可是 , 在一位84岁的老先生眼中 , 将其翻到背面 , 这扁扁长长的白色小盒 , 俨然成了一张缩小的国画“画布” 。 山石、飞瀑、扁舟、远山……寥寥数笔 , 小中见大 , 勾勒出悠远意境 。
在小小抗原试剂盒的背面,这位名医用钢笔绘出了山水画的悠远意境
“抗原检测试剂盒”成了一张缩小的国画“画布” 。 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这位老者 , 便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秉辉 。 他曾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院长 , 几十年的从医经历让他更愿意将这些小白盒称作“滴定板” 。 在他的公众号“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上 , 杨教授“晒”出作品 , 并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历程——“沪上之人生性活跃 , 长时间封闭在家 , 多感恹气 。 先是有香山画院诸公为葱作画摄影 , 并作线上展览……受香山画院诸公启发 , 我亦找出近日所用之滴定板 , 发觉其背面可用于作画 。 ”
【在小小抗原试剂盒的背面,这位名医用钢笔绘出了山水画的悠远意境】
在小小抗原试剂盒的背面,这位名医用钢笔绘出了山水画的悠远意境
杨教授业余时间 , 本就喜欢写写画画 , 不少他的钢笔速写风景画 , 至今还挂在中山医院走廊上作为装饰 。 他说 , 足不出户一个多月的日子 , 正是这些业余爱好帮自己“解恹气”(上海方言“排解无聊”的意思)大约花了两个多小时 , 他在近20块滴定板上 , 用普通的钢笔完成了创作 。 由于画幅着实有限 , 他便尝试着用平时涉猎不多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白描笔法 , 仿元代画家倪云林笔意 , 创作出一系列作品 。 黑色钢笔在塑料板上着墨不易 , 这却意外地创造出山水画中的“枯笔”效果 , 别有一番情致;红色钢笔落款 , 画龙点睛 。
“潮平”“风帆”“飞瀑”“垂钓”……画面各有不同 , 但都有着同一个主题——“江山多娇” 。 杨秉辉说 , 这些画作本就是信手拈来 , 能“搏君一笑”便好 , 笔画间也寄托着他的希望 , “病毒作妖 , 人尽戴口罩 , 齐心抗疫 , 还我江山多娇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