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认识地黄】地黄简介


【地黄】【认识地黄】地黄简介

文章插图

一、地黄简介地黄 ,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主要为栽培 , 赤野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 。 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 , 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 , 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 。 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 , 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 , 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 。 此外 , 地黄初夏开花 , 花大数朵 , 淡红紫色 , 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
二、地黄的分布与生长习性地黄的分布:中国栽培地黄历史至少有900余年 , 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地均有大量生产 , 但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的温县、沁阳、武陟、孟县等地)一带的怀庆地黄栽培历史最长 , 为道地产区 , 系著名“四大怀药”之一 。 地黄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创汇产品之一 , 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及日本等国 。
地黄生长习性:常生于生于海拔50-1100米的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 。 喜温暖气候 , 较耐寒 , 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中性或微碱性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 二合土 , 肥沃的粘土也能栽种 。 地黄适应性较强 , 从种植到收获需150~160天 。 喜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 , 黏性大的红壤土、黄壤土或水稻土不宜种植 。 地黄是喜光植物 , 植地不宜靠近林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 。 当土温在11~13℃ , 出苗要30~45天 , 25~28℃最适宜发芽 , 在此温度范围内若土壤水分适合 , 种植后一星期发芽 , 15~20天出土;8℃以下根茎不能萌芽 。
三、地黄的植物形态地黄 , 地黄体高10-30厘米 , 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 。 根茎肉质肥厚 , 鲜时黄色 , 在栽培条件下 , 直径可达5.5厘米 , 茎紫红色 。 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 , 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 , 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 , 上面绿色 , 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 , 长2-13厘米 , 宽1-6厘米 , 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 , 叶脉在上面凹陷 , 下面隆起 。 花具长0.5-3厘米之梗 , 梗细弱 , 弯曲而后上升 , 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 , 或几乎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花萼钟状 , 萼长1-1.5厘米 , 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 , 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 , 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 , 长0.5-0.6厘米 , 宽0.2-0.3厘米 , 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状而弯曲 , 外面紫红色 , (另有变种 , 花为黄色 , 叶面背面为绿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 , 5枚 , 先端钝或微凹 , 内面黄紫色 , 外面紫红色 , 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 , 长5-7毫米 , 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 , 长2.5毫米 , 宽1.5毫米 , 基部叉开 , 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 , 子房幼时2室 , 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 , 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 。
四、地黄的繁殖方法地黄以根茎繁殖为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