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鲢鳙 钓了四吨的鲢鳙,才写出钓鲢鳙技巧全攻略

写在前面:本文为lf1018钓友前后垂钓鲢鳙共计4吨以后 , 首次分享鲢鳙的垂钓精髓 , 每一处都倾尽作者的心血……如果您看完本文一定要分享出去 , 不管怎么说也是对作者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的一种鼓励 , 谢谢了先 。
一、位置篇
钓鲢鳙一般选水深 , 风平 , 浪静 , 有浮游物 , 含氧量大的流水闸口为好 , 可注意水面是否有气泡 , 如果有一个大泡后又出现一串相对较小的小泡就基本上断定有鲢鳙 。
二、天气篇
并非气温达到20度以上就可钓鲢鳙 , 而是水温要达到10-20度 , 因此可以看出最好还是在天气持续高温的夏天 , 基本上可以了 , 如果你在此水域用拉饵钓到鲢鳙 , 也可以垂钓鲢鳙 , 不要选择以南风为主的天气钓鲢鳙 , 此天气闷热 , 含氧量低 , 鲢鳙是高氧鱼类 , 对氧气的依耐性极其之高 , 氧量太低重则直接浮头死亡 , 轻则成群水面游弋无口 。
本着早晨钓离底 , 中午钓中层 , 傍晚钓水表或一漂深 , 夜间钓离底的模式 , 其原因是早晨水表温度未上来 , 底层温度相稳定 , 而鲢鳙是趋温鱼类 , 到傍晚下午时候 , 水表温度已升高 。
三、钓组篇
既然是钓鲢鳙 , 就不要装什么大师 , 小钩、细线、软竿之类的 。 至于线组 , 子线不推荐尼龙线 , 最好大力马 , 原因有二 , 其一强度好 , 钓鲢鳙如果没有很好的找到水层和看漂信号 , 基本上一半以上是锚上来的 , 低于5斤左右的鲢鳙 , 还有可能 , 若高于5斤以上 , 3.0的子线都是很玄的事情 。 其二是大力马子线本身特点比尼龙线更适合钓鲢鳙 , 大力马见水后会变得极其之软 , 更利于鲢鳙的吸入 。
线组就选择0.6的大力马子线 , 3.0的尼龙主线(0.8子 4.0主更保险一些 , 对切水性 , 柔软性要求不高 , 越扎实越好 。 ) , 还要记住一点 , 主线千万不要用大力马 , 因为大力马不光没有切水性 , 而且会随着水流的流动而走动 , 钓鲢鳙是以钓半水为主 , 如果主线走动而带动漂走动的话 , 是没有戏的 。
说完线组 , 再来说漂 。 一直有个误区 , 认为钓鲢鳙需要大浮力漂 , 其实不完全对 , 钓鲢鳙需要的不是吃铅大的漂 , 而是需要漂尾吃铅大的漂 , 鲢鳙的调漂 , 剪铅剪到露出整个漂尾(视漂)即可 , 如果剪到露了漂身 , 对饵料的稳定性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 因为这样会有股极大的上浮力牵引着漂 , 随着饵料的雾化 , 平衡打破 , 这种力量会加速饵料的稳定性 , 还没雾化一半 , 饵料整体坍塌导致看漂时间不长 。
做过测试 , 7尾的鱼漂不适合钓鲢鳙 , 普通粗细的漂尾 , 13目以上的漂尾浮力即可承载单个红枣大小的鲢鳙饵的重量 。 但钓鲢鳙最好的漂还是那种5元一只 , 漂尾尾部加粗的鱼漂 , 这样他的浮力冗余量更大 , 假使后三目加粗 , 正常单颗饵会压到三目 , 如果不小心上饵上大了 , 也不会将整个漂压入水中 , 我也做过实验 , 三倍于正常大小的饵料 , 才勉强将漂压成平水 。 钓鲢鳙对漂型没有要求 , 只要不是那种跟顿口漂相反的漂身即可 , 因为钓鲢鳙99%是抓顿口 , 黑漂 , 抖动信号 。
鱼竿就选硬调 , 太硬也不好 , 最好是28、37调性 , 如果想舒服 , 用轻点的 , 毕竟钓鲢鳙还是非常累的 , 抛竿诱鱼累 , 中鱼溜鱼累 , 且鱼群来后上鱼的频率大 , 基本那一阵是连口 。 不建议5.4以下 , 综合考虑 , 推荐5.4 。
关于鱼钩 , 在不牺牲强度的情况下 , 选钩条细点的 , 轻点的 , 这样更利于鲢鳙的吸入 , 当然也可下钩钩泡沫 , 我不推荐 。
关于钩型 , 不建议伊势尼 , 小鸡那种钩尖向内的 , 鲢鳙以吸入为主 , 并非底层的鲤鱼 , 鲶鱼那种钓顿捉死口 , 钓鲢鳙要见口就抽 , 伊势尼很容易只刺中一点口腔内的表皮而导致脱钩 。 建议新关东 , 选1.0号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