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知识|生姜怎么吃,三伏天生姜怎么吃最好


生姜都怎么吃法 1、姜茶

是用茶叶少许 , 生姜几片去皮水煎 , 饭后饮服 。 可发汗解表 , 温肺止咳 , 对流感、伤寒、咳嗽等有奇效 。

姜茶其实也是外国人非常喜欢的饮料 , 他们的做法和我们的不太一样 , 只要泡茶的时候放上一节鲜姜 , 然后加糖焖上十多分钟 , 就做好了 。

2、姜+牛油果

姜可以和许多水果蔬菜搭配榨汁 。 姜和牛油果都是含有抗老成分的食材 , 依照自己喜欢的口感比例搭配即可 。

3、姜+红糖

姜糖一般是用姜和红糖熬制而成 , 甜中带辣 。 有祛湿去寒的功效 , 非常适合在潮湿的气候食用 。

4、姜汁撞奶

姜撞奶是番禺最负盛名的传统小食 , 又称“姜汁奶”或“姜埋奶” , 有百多年历史 , 驰名省港澳 。

姜撞奶状似豆腐花 , 也与蒸水蛋有几分相似 , 但比前两者都要香甜爽滑 , 其口味甘香微辛 , 能调胃、驱寒、养颜 。 当地人说 , 来番禺不吃上一碗姜埋奶 , 就算白来了 。

吃过生姜后 , 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 , 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 , 血液循环加快 , 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 。 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来已久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 , 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
生姜应该如何吃? “冬吃萝卜夏吃姜” , 这种说法未必全对 。 从四季气候的角度来看 , 一般在冬天多吃生姜是较为适宜的 。 冬天气候寒冷 , 生姜温阳散寒 , 能帮助人体抵御寒邪 。 中医认为 , 生姜其味辛、性微温 , 入肺、胃、脾三经 , 有发汗解表、温中散寒和胃止呕的作用 , 临床上用来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痰饮咳喘、脘腹胀满泄泻等往往在冬季发作的病症 。 所以日常生活中 , 尤其在冬天常食生姜既能温中开胃 , 又能使菜香味美 , 而且还有很好的医疗作用 。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 生姜还有不少令人瞩目的新用途:1日本学者研究发现 , 生姜中的辛辣成分6姜醇、10姜二酮及分离出的四种新物质 , 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且其挥发油中的辛辣成分有很强的利胆作用 , 因此 , 常食些生姜可治疗胆结石 。 2据丹麦研究人员报道 , 七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每天吃鲜生姜5克 , 连续吃了三个月 , 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 关节活动有所改善 , 并减少了关节肿胀及晨僵现象 , 无副作用发生 。 3姜油中的姜酚、姜醇及姜酮等成分有抗氧化及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 有良好的保肝功效 。 以下是几种生姜的食疗方法:生姜粥:鲜生姜、胡桃肉各10克 , 红枣5枚、粳米50克 , 煮粥 , 连食数次 。 有暖脾胃、除风寒之效 , 可治疗风寒感冒、恶心厌食、寒湿腹泻等症 。 生姜茶:生姜5片 , 紫苏叶15克 , 水煎服 。 可治疗风寒感冒 。 生姜汤:鲜生姜50克 , 洗净切碎 , 水煎服 , 每日3次 , 2日服完 。 可治疗虚寒性胃痛、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疼痛 , 泛酸等症 。 生姜汁:生姜捣烂取汁 , 兑水喝 , 可治疗伤风感冒引起的恶心、呕吐 。 生姜膏:姜汁、蜂蜜各120克 , 白萝卜汁、梨汁、人乳各一碗 , 共熬成膏 , 早晚滚汤服数匙 , 有止咳化痰之效 。 可治肺痨咳嗽 , 并解误食生半夏之毒 。 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此外,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2)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4)煨姜:将原只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5)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鲜味. 宜忌 阴虚内热者忌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