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匆匆是谁写的,匆匆这首歌什么意思


匆匆 是谁写的? 是的 匆匆》写于1922年3月 , 时当五四运动落潮之际 。 朱自清面对令人失望的现实 , 心情苦闷 , 念旧、低徊、惋惜和惆怅之情不能自己 。 但朱自清毕竟是一个狷介自守、认真处世、勤奋踏实的人 , 虽感伤而并不颓唐 , 虽彷徨而并不消沉 。 他在1922年11月7日致俞平伯的信中曾披露了自己矛盾的思绪:“极感到诱惑底力量 , 颓废底滋味 , 与现代的懊恼” , “深感时日匆匆到底可惜” , 决心“丢去玄言 , 专崇实际” , 实行“刹那主义” 。 俞平伯曾评论朱自清的“这种意想 , 是把颓废主义与实际主义合拢来 , 形成一种有积极意味的刹那主义” , 这种刹那观“在行为上却始终是积极的 , 肯定的 , 呐喊着的 , 挣扎着的”(《读〈毁灭〉》) 。 了解朱自清写作《匆匆》时的心态 , 有助于把握作者对光明流驶而触发的独特审美感受 。
燕子去了 , 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 有再开的时候 。 但是 , 聪明的 , 你告诉我 ,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 在默默里算着 ,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 没有声音 , 也没有影子 。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
去的尽管去了 , 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 , 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 , 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 太阳他有脚啊 ,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 于是——洗手的时候 ,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 , 伸出手遮挽时 , 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 天黑时 , 我躺在床上 , 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 , 从我脚边飞去了 。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 , 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 我掩着面叹息 。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 , 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 , 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 , 除徘徊外 , 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 被微风吹散了 , 如薄雾 , 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 , 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 , 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 , 告诉我 ,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 时是“五四”落潮期 , 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 。 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 , 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 。 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 , 有它相当的位置 。 ”(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 , 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 , 打下深深的脚印”(朱自清《毁灭》)以求得“段落的满足” 。 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 , 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
匆匆是谁写的? 朱自清写的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 , 字佩弦 。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 江苏扬州人 , 原籍浙江绍兴 。 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 。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 1931年至1932年 , 曾到英国留学 。 回国后 , 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 。 抗日战争结束后 , 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学生运动 。 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 , 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 他的散文成就很高 , 写景抒情 , 委婉细致 , 意境清新幽雅 , 语言质朴而有风采 。 《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 , 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 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 。 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文集》《朱自清诗文集》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