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许多逃离

【我见过许多逃离】作者:黎荔
我见过许多逃离
我见过许多逃离土地的人 。 今天 , 本是安静自足的乡村 , 被强牵着步入遽变 , 土地遭遇工业污染 , 人口流向城镇 。 村民如次第成熟的稻谷 , 分批次被城市收割 。 一二十年间 , 一切都被现代化默默地颠覆 。 村民被卷进了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和市场所构筑的一个等级结构中 。 有能力与发展大势越早对接的 , 就越快获得财富 , 越早离开农村 , 越受人尊敬 。 于是一批接一批 , 人们从乡村逃离 , 人被物化 , 被以经济能力为标准进行社会分级 , 或被羡慕崇仰 , 或被遗弃鄙视 。 不知何时起 , “离开农村”成为乡村里共同的价值观 , 不管离开后干什么 , 总之剩下来就是一种耻辱 , 等于成为被这个等级结构所淘汰、抛弃的“人口废品” 。 土地的叛逃者 , 逃离贫瘠的土地 , 意味着逃离劳苦的命运 , 即使不得不承担精神流离的失根之痛 。
我见过许多逃离婚姻的人 。 不同于思想文化井喷的民国时期 , 那时非常流行逃婚 , 办女学、开女智、兴女权的热潮 , 改变了很多女性的人生轨迹 。 谢冰莹、萧红、关露、白薇、毛彦文等等 , 都是逃离旧式婚姻 , 怀着兴奋和迷惘奔向远方的勇敢女性 。 她们不止是开天眼 , 学文化 , 而且是寻出路 , 当命运出了差劲的一张牌 , 可以推倒了牌局重新再来一次 。 到了我们当代 , 从曾经的熙熙攘攘的大家庭 , 到小家庭、丁克家庭甚至一个人的房间 , 不要太厮守在一起、远距离爱情 , 成了个人精神自由的一种体现 。 现代人的工作状态要求相爱的人要有点距离 , 这样人们才不会感到那么窒息 。 否则 , 在婚姻的一地鸡毛中 , 相爱相杀何其艰辛 , 那么多的自私、背叛、猜忌、逃离、痛恨、纠缠……这个时代的离家出走 , 这个时代的抛家舍业 , 这个时代的婚前落跑 , 比之当年钱钟书先生形容婚姻:“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 现在城外的许多人也无意冲进围城了 , 再怎么旌旗招展 , 这座城也老了旧了破了 。
我见过许多逃离
我见过许多逃离稳定生活的人 。 逃离的决定 , 往往在一念之间 , 庸常的生活常常会因为一个细节而分崩离析 。 别人看似光鲜亮丽的生活 , 其实早已裂痕纵横 , 像一块块朽木堆积 , 雨水一落就冲散了 。 是什么突如其来 , 摧毁了朽烂的生活?让人一遍遍问自己 , 还要在这桎梏中 , 让生命被琐碎消耗至尽吗?日复一日 , 一眼就能看到头 , 像演戏一样 , 只不过是在履行惯例 。 有人在觉察到这一切之后 , 不愿再被捆绑得无法呼吸 , 给自己一个改变的理由 , 人生需要裂帛的勇气 , 不是么?他们清醒地知道即将付出的代价 , 却无法停止寻找自己的长途跋涉 。 因为 , 一旦呼吸了新鲜的空气 , 就再也无法返程 。 逃离就是反抗的先行 , 改变是可以行动的 。 行动之前 , 对于困难的恐惧是最大的障碍 , 行动开始 , 一切难题就降级为——只是待解决的事件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