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冬天怎么吃最滋补 吃羊肉好吗 男性吃羊肉的好处

寒冬腊月里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节 。 在冬季 , 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 , 所以身体容易出现手足冰冷 , 气血循环不良的情况 。 按中医的说法 , 羊肉味甘而不腻 , 性温而不燥 , 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 , 所以冬天吃羊肉 , 既能抵御风寒 , 又可滋补身体 , 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
羊肉的吃法很多 , 爆、炒、烤、烧、酱、涮等等不一而足 。 不过因为它有一股令人不快的膻味 , 而受到一部分人的冷落 。 我建议您在烹调羊肉时 , 可以加入适量的料酒和生姜 , 这样不仅可以去膻气 , 还能保持羊肉原有的风味 。
当然 , 羊肉虽好也不是人人皆宜 。 比如 , 发热的病人、腹泻的病人和体内有积热的人就最好不要食用 。
羊肉
性味:甘、温、无毒 。

归经:入脾、肾 。
功效:补虚劳 , 祛寒冷 , 温补气血;益肾气 , 补形衰 , 开胃健力;补益产妇 , 通乳治带 , 助元阳 , 益精血 。
主治:肾虚腰疼 , 阳痿精衰 , 形瘦怕冷 , 病后虚寒 , 产妇产后大虚或腹痛 , 产后出血 , 产后无乳或带下 。
说明:羊肉有山羊肉、绵羊肉、野羊肉之分 。 古时称羊肉为羖肉、羝肉、羯肉 。 它既能御风寒 , 又可补身体 , 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 , 最适宜于冬季食用 , 故被称为冬令补品 , 深受人们欢迎 。 由于羊肉有一股令人讨厌的羊膻怪味 , 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 。 其实 , 一公斤羊肉若能放入10克甘草和适量料酒、生姜一起烹调 , 即能够去其膻气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风味 。
禁忌:
暑热天或发热病人慎食之;水肿、骨蒸、疟疾、外感、牙痛及一切热性病症者禁食 。
验方参考与药膳:
1、羊肉250克 , 猪脚一个 , 同煮汤 , 加少量食盐和调料食用 , 每日两次 , 连服一周 , 可治产妇产后无乳或乳汁缺乏 。
2、冬令补品——附子烧羊肉:羊肉0.5-1公斤 , 熟附子片30-60克 , 甘草、当归各10克 , 加适量八角、桂皮、食盐、生姜 , 同放锅内加水用小火焖熟食用 。 适用于老年人体虚怕冷 , 腰酸腿软 , 夜多小便 , 小便频数 , 易感冒 , 风寒咳嗽气咽等阳虚病者 。 健康人食用 , 有保健强身之功 。 注意:发热 , 咽痛 , 肝炎 , 风热咳嗽 , 风热感冒等热性病人不宜食用 。

3、当归生姜羊肉汤:羊瘦肉1公斤切块 , 生姜60克先放入油锅内略炒片刻 , 倒入羊肉块共炒 , 炒至血水干后加入适量水 , 放入当归100克(用纱布包好) , 适量食盐调味 , 用小火焖煮至熟 , 分数次食用 。 有温中补血 , 调经祛风作用 。 可治妇女月经不调 , 血虚经少 , 血枯经闭 , 痛经 , 经期头痛 , 乳胀 , 子宫发育不良 , 胎动不安 , 习惯性流产 , 产后腹痛、血虚头晕 , 面色苍白等症 。
4、羊肉粥:羊肉100-150克 , 粳米100克 , 生姜3-5片共煮粥 , 加适量油盐调味食用 。 有补虚损 , 益气血 , 暖脾胃 , 祛寒壮阳作用 。 适用于体弱赢瘦 , 腰膝酸软 , 腰背怕冷 , 男子阳气不足、肾亏阳痿、遗精早泄 , 女子月经不调、血虚痛经等症 。
5、山药羊肉粥:羊肉500克切片 , 先用水煮至熟烂 , 再与山药500克(切片)、粳米250克同煮粥 , 亦可加入适量猪肉同煮 , 加适量食盐调味食用 。 有健脾补肾作用 , 适用于身体怕冷 , 食欲不振 , 大便溏薄 , 腰酸尿多等症 。
6、肉蓉羊肉粥:肉苁蓉50克切片 , 先放入锅内煮1小时 , 捞去药渣 , 水中放入羊肉150-200克 , 粳米100克 , 生姜3-5片 , 同煮粥 , 加入适量油盐调味食用 。 有益肾壮阳 , 补精养血 , 润肠强身作用 。 适用于肾虚阳痿 , 腰膝酸软 , 性欲减退 , 大便干燥 , 肾虚面色灰暗等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