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哪里来,风从哪里来吹呀吹( 二 )


大部分显示在气象图上的高压带和低压带 , 只是形成了伴随我们的温和的微风 。 而产生微风所需的气压差仅占大气压力本身的1% , 许多区域范围内都会发生这种气压变化 。 相对而言 , 强风暴的形成源于更大、更集中的气压区域的变化 。
风从哪里来 空气的水平运动叫做风 。 风的特性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 风向指风的来向 , 通常分成8个方位 。 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 单位是米/秒或公里/小时 , 通常用风力等级表示 。 当预报时段内 , 平均风力达到6级以上时气象台发布大风警报 。
风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风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 , 气压差越大 , 风速越大 。 冬季北方近地层空气冷、密度大、气压高 , 故冬季多吹偏北风 。 夏季相反 , 西太平洋和南海是副热带高气压 , 北方气压较低 , 故夏季多吹偏南风 。 这种风向随季节的规律变化称为季风 。 我国是一个季风国家 , 冬半年盛行偏北风 , 夏半年盛行偏南风 。 拿苏州来说 , 1月份偏北风的频率为70% , 7月份偏南风的频率达77% 。 苏州全年最多风向是东南风 , 最少风向是西南风 , 为防止城市空气污染 , 工厂应建在城市的西南方 。

正常的风对农业生产有利 。 风能吹走叶面蒸腾放出的水汽 , 从而使植物蒸腾加快 , 根系吸收能力增强 。 风还能把植物雄花传播到几公里之外 , 增加与雌花结合的机会 , 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但风力过大会造成灾害 。 大风使植物的蒸腾作用过强 , 造成失水过多 , 植物枯萎 。 大风还能吹落花瓣和果实 , 吹倒或折断植物 , 导致农业减产 。 因此 , 当气象台预报大风时 , 应采取防御措施 , 以减少损失 。

1.风的成因:
大气的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就是风 , 他的形成原因和不同地区的大气受热不均有关 。 一个地方受热后 , 空气膨胀上升 , 地面气压变小 , 成为地面地气压 , 冷的地方 , 气流收缩下沉 , 在地面形成高气压 , 这样两地之间出现了气压差值 , 于是产生了从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剃度力 , 在该力作用下 , 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 , 这就是风 。
2.风向的改变: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 , 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 , 南半球向左偏转 , 加上摩擦力的作用使得风向发生改变 。 当然还有地形的阻挡等因素都可以改变风的方向 。
风从哪里来呢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 , 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
风是空气的流动 , 风从天空中来 也从大海上面来 , 根本原因是地球自转带来的 。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 , 使地表温度升高 , 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 。 热空气上升后 , 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 , 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 , 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 , 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
集结的水蒸气(云)结成水时 , 体积缩小 , 周围水蒸气前来补充 , 就形成风 。 地球上的风与水源有关系 , 风由水与水蒸气的胀缩而产生 。 由于存在一个水平气压梯度力 , 促使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 , 就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风 。 风从高压向低压 , 风向就是风来的方向 。
扩展资料
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流动的水平距离 。 根据风对地上物体所引起的现象将风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 , 称为风力等级 , 简称风级 。 而人们平时在天气预报时听到的“东风3级”等说法指的是“蒲福风级” 。 “蒲福风级”是英国人蒲福(Francis Beaufort)于1805年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而定出的风力等级 , 共分为0~17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