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风俗

【清明节风俗】清明节习俗:扫墓祭祖、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植树等等 。
1、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 , 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 。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 几千年来 , 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 , 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 , 为已逝的亲人、祖先 , 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
2、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 ,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 三月清明 , 春回大地 , 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 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
3、荡秋千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 秋千 , 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 , 再拴上彩带做成 。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 , 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 至今被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
4、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 , 人们不仅白天放 , 夜间也放 , 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 , 像闪烁的明星 , 被称为“神灯” 。 过去 , 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 , 便剪断牵线 , 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 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 给自己带来好运 。
5、植树
清明前后 , 春阳照临 , 春雨飞洒 , 种植树苗成活率高 , 成长快 。 因此 , 自古以来 , 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 1979年 , 人大常委会规定 , 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 。 对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 ,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清明节风俗

文章插图
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 , 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 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 , 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 既是自然节气点 , 也是传统节日 。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 , 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 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 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 。 清明节习俗甚多 , 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 , 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 , 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
1、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 , 寒食禁火 , 祭奠先人 , 早已蔚为习俗 。 唐朝之后 , 寒食节逐渐式微 , 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 到了今天的社会 ,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 , 放上供品 , 于坟前上香祷祝 , 燃纸钱金锭 , 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 , 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
2、踏青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 , 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 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 , 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 , 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 , 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