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喝绿茶对肠胃保健不利 秋燥以养肺为先

我国中医学认为 , 秋季燥气当令 , 为秋季的主气 , 称为“秋燥” , 秋季养生应注意护阴润燥 , 以养肺为先 。 由于燥邪伤人 , 容易耗人津液 , 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 。 秋燥之气以中秋为界 , 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 。 如秋初久晴无雨 , 秋阳暴烈 , 属温燥性质 。 深秋初凉 , 西风肃杀 , 属凉燥性质 。 但无论温燥、凉燥 , 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 。 五行之中 , 肺脏属金 , 旺于秋季 。 因肺喜清肃濡润 , 主呼吸与大气相通 , 外合皮毛 , 与大肠相表里 , 故燥邪最易伤肺 , 引起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症 。
沐浴益肺: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皮毛相表里” 。 金秋季节经常沐浴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 使肺与皮毛气血相通 。 一般秋季沐浴的水温最好在25℃左右 , 洗浴时不宜过分揉搓 , 以浸浴为主 , 同时也不要使用碱性过大的肥皂或沐浴露 。
食疗补肺:
秋季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 。 古代著名的营养专著《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 , 宜食麻以润其燥” , 所以秋季要多食芝麻以润肺燥 。 此外 , 秋季的膳食还应“少辛增酸” , 即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 , 多吃一些酸性食品以及新鲜蔬菜等 。
粥膏润肺:
对秋燥症状明显的人 , 可以通过进补药粥、药膏来达到润肺的目的 。 如麦门冬粥(取麦门冬15~30克 , 粳米100~200克 , 冰糖适量煮食) 。 此粥具有养阴润肺的功效 。 梨粥:适宜于口鼻干燥、干咳无痰人

梨肉香甜可口 , 肥嫩多汁 , 有清热解毒 , 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 , 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 , 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 , 效果更佳 。
葡萄营养丰富 , 酸甜可口 , 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 。 生食能滋阴除烦 , 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 , 开水冲服 , 治疗烦热口渴尤佳 。 经常食用 , 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 。 葡萄制干后 , 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 , 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
大枣能养胃和脾、益气生津 , 有润心肺、调营卫、滋脾土、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 。 中医常用其治疗小儿秋痢、妇女脏燥、肺虚咳嗽、烦闷不眠等症 , 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 。
柑桔性凉味甘酸 , 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 , 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 , 榨汁或蜜煎 , 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
甘蔗汁性平味甘 , 为解热、生津、润燥、滋养之佳品 , 能助脾和中、消痰镇咳、治噎止呕 , 有“天生复脉汤”之美称 。 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 , 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 。
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 。 鲜柿生食 , 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痿、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 。 红软熟柿 , 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症 。


按: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 , 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 , 空腹喝绿茶 , 对肠胃保健不利 。
绿茶的保健作用已为大家熟知 , 而且随着国际上对绿茶保健作用研究的越来越深入 , 绿茶似乎已经成了很多人养生保健的不二选择 。 很多人整天是茶杯不离手 , 绿茶不离口 , 早上一起床也有人把喝上一杯绿茶当成习惯 。 但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研究员翁昆提醒:空腹喝绿茶 , 对肠胃保健不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