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怎样练功好? 怎样预防练功出偏?

怎样预防练功出偏?
预防练功出偏 , 应针对可能引起出偏的各个环节 , 采取相应措施 。
1、为了避免所学功理有误 , 或自己理解错误而引起练功出偏 , 初学时就应对气功有全面了解 , 不要把气功当成一种简单的知识和呼吸的锻炼方法 。 最好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 , 掌握练功的基本要领 , 并据此选择适当的功法 , 对练功中可能出现的正常和异常效应有所了解 , 从而在开始练功时就能随时把握自己的练功状态 , 及时发现练功中的异常感觉、动象等异常效应 , 必要时可随时请教有关教功人员和专业研究人员 , 尽快消除异常效应 , 避免练功出偏 。
2、对于教功人员来说 , 应重视对气功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在自己真正认识清楚的基础上 , 学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 , 将功理功法讲解清楚 。 在教功中也应循序渐进 , 并从心、身两方面关心学功人 , 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障碍 , 加强精神修养 。 对练功中产生的各种反应 , 不要轻易赞扬 , 以免练功人盲目追求 。 更应注意到 , 由于每个学功人的心理素质、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都不同 , 练功效应也有很大差异 , 须具体分析 , 及时给予指导 。 对于一些不易掌握和容易出偏的功法 , 不要轻易传授 , 以免出现差错 。
3、为了使所学功法适合自己的体质、病情 , 学功人最好在气功专业人员和医生指导下 , 选择适当的功法 , 并随时根据自己身体情况的变化 , 进行必要的调整 。 4、气功之所以要求“性命兼修”(精神与身体同练) , 正是考虑到学功人自身的心理素质对练功有很大的影响 。 因此 , 在学练气功的同时 , 必须重视自己的精神修养 , 把自己心中的抑郁和忧虑“化解”开 , 尤其是摆脱开那些由于疾病带来的精神影响 。 “治病须先忘病” , 练功人必须经常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 对于练功中出现的各种幻觉 , 也应视如不见 。 此外 , 更应重视在练功前设法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心理障碍 , 必要时可与心理咨询人员取得联系 , 通过心理测验和咨询去消除这些隐患 , 从而避免在练功入静状态下诱发精神障碍 。
5、对于练功过程中可能受到外界影响 , 应有所准备 , 即使受惊后也应保持安定 , 从而有利于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行 。
通过对练功出偏的研究发现 , 盲目自练是引起出偏的重要原因之一 。 同时 , “猜疑是练功者大忌” , 尤其是练功出现一些效应时 , 不要胡乱猜疑 。 如不明白 , 可向专业人员请教 , 绝不要猜疑自己是否出偏 , 否则 , 这种不良的自我暗示 , 会影响入静 , 甚至诱发偏差 。
必须指出 , 练功出偏并不是气功本身的问题 。 事实上 , 练功出偏的是极少数 , 只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 , 练功出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

高血压患者怎样练功好?
近年来有关普查资料表明 , 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 诱发因素除年龄、家族史、饮食中摄盐量高、肥胖等外 , 注意力高度集中 , 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 , 对视听觉过度刺激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 , 以及生活方式的突变等 , 均易使血压增高 。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 就有人发现 , 处于前线的士兵的血压要比驻守营房或居民的血压高 。 这说明精神高度紧张、责任过重、矛盾较多的环境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具有一定的人格特点 。 这类人大多具有雄心壮志、争强好胜、办事过分认真 , 容易激动和烦恼 。
从五十年代起 , 各地采用以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 , 对本病的防治取得了不少经验 。 如上海市高血压病研究所对一次气功过程中血压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 并与休息时血压变化作对比评价 。 结果发现:在同样条件下 , 同一病人由活动转到休息时 , 血压可稍微降低 , 但当继续休息时 , 血压不再继续降低 。 而气功锻炼则不同 , 练功 5分钟开始下降 , 到20分钟时血压进一步明显地降低 。 说明练功过程中血压降低决非单纯休息 , 而是气功的生理效应 。 研究中还发现 , 高血压病患者多伴有微循环障碍 , 血粘度增高及血小板粘度聚集增加等血液流变学异常 , 而练功可使微循环异常显著改善 , 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明显降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