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实质是同调人体形气神 中医与气功

气功一词 , 起于晋代许逊《灵剑子》一书中的“道气功成” 。 原始的气功是以“舞”这种运动形式出现的 。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陶唐之始 , 阴多滞伏而湛积 , 水道壅塞 , 不行其源 , 民气郁淤而滞着 , 筋骨瑟缩不达 , 故作舞以宣之” 。 气功作为一种科学的医疗保健运动的方法 , 是通过意识处于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特殊状态(气功态)时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而发挥其心身调整作用的 。 与一般的运动不同 , 气功态时的运动具有松静自然、动静相兼、协调舒展、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等诸多特点 。 具有这些特点的动态 , 常常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艺术的享受 。 而练功人随着意念的活动 , 意气相随 , 感觉自己时而如大鹏展翅 , 时而如蛟龙戏浪 , 时而如孔雀开屏 , 时而如野马分鬃 , 心身完全沉浸、陶醉在极其舒适美好的感受中 。
中医气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 人体内部的经络系统是“气”的通道 。 而“气”的流畅与否 , 可以通过心理——生理——形态反应进行自身调节 。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影响人体生理功能这是一个早就被证明了的事实 。 心理生理学、理免疫学的研究也证实了人类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 , 改变自身的生理、病理的状态 , 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 。 无论静功还是动功 , 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 , 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 。 静则生阴、动则生阳 , 动静兼练 , “三调”结合 , 于是阴阳调和 , 祛病延年 。 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 , 所以长生” 。 由上可知 , 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 。 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 , 都有一定的联系 。 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 , 加强自身稳定机制 , 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



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首见于成书于西汉前期的学术典籍《淮南子》 , 它认为人体生命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的 , 并且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体 。 【气功实质是同调人体形气神 中医与气功】 这一生命观包括两层含义 , 其一 , 人体生命是由形、气、神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其二 , 人体形、气、神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 。
这一观念体现于气功学说中 , 即气功修炼的本质是通过对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 , 运用各种方法使形、气、神合为一体 , 促进机体自组织平衡有序 。 并且 , 其调控形式有三 。
调控形 , 使形、气、神三位一体
在对形的锻炼和调控中侧重于形 , 但是神、气服从于形 , 并且神在其中也要起主宰作用 , 从而强化形的功能 。 这一练法要求形体放松 , 精神集中合于形体 , 念头一动 , 形体随之而动 , 以此引动人体内气流动 , 从而有序化人体的生命功能状态 。 在此过程中 , 神与形合 , 形随神动 , 气随庄动 , 从而达到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气功状态 。
对形的调控可以分为以下几步骤或层次:其一 , 神念形阶段;其二 , 神观形阶段;其三 , 神入形阶段 。 无论是神念形 , 还是神观形 , 或是神入形其目的都是以调形为切入点使人体生命达到形、气、神三者和谐统一为一体 , 是生命的自组织的优化状态 。
调控气 , 使形、气、神三位一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