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1)血常规:三系均可见减少, 以血红蛋白降低为显著, 可有轻至中度贫血 。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2)炎症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 本病活动期二者均可增高, CRP较ESR灵敏 。
(3)血清免疫学:急性活动期多见Ig的增高, 以IgG最为明显, 高滴度的IgM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 总补体降低, C3轻度升高(关节滑膜液可见C3明显升高) 。 活动期时可见T细胞亚群CD+4/CD+8值增高 。
(4)自身抗体:
①RF的高滴度(1∶256)以上(乳胶凝集法), 有诊断意义 。
② 抗聚丝蛋白抗体谱( AFA s):AKA、APF 和抗CCP等 。 AKA 和APF有较高的特异性, 但敏感性差 。 抗CCP抗体持续阳性往往预示患者容易发生关节破坏 。
③ 抗RA33抗体:靶抗原是33kD的核酸蛋白, 是对Hela细胞的核蛋白产生的特异性抗体, 与hnRNP有交叉反应 。 抗RA-33在早期RA中可以出现, 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
④ 抗Sa抗体:血清、滑液及人体正常组织如脾和胎盘中富含抗Sa抗体的靶抗原 。 抗Sa抗体阳性组晨僵及关节受累较重, 血沉增高, 可用于早期诊断, 其滴度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
(5)关节影像学检查:
①X光检查:临床常规首选双手指及腕关节或再加双足摄片检查 。 美国风湿病学会将骨损害的X线表现分为4期:
Ⅰ 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或关节端骨质疏松;
Ⅱ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
Ⅲ期:可见关节面出现虫蚀样破坏;
Ⅳ期:可见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或关节强直(纤维性强直或骨性强直)
②MRI检查:在显示关节病变方面优于X线, 近年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RA的诊断中 。 MRI可以显示关节炎性反应初期出现的滑膜增厚、骨髓水肿和轻度关节面侵蚀, 有益于RA的早期诊断 。
③ 超声波检查: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关节腔、关节滑膜、滑囊、关节腔积液、关节软骨厚度及形态等,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能直观地检测关节组织内血流的分布, 反映滑膜增生的情况, 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 超声检查还可以动态判断关节积液量的多少和距体表的距离, 用以指导关节穿刺及治疗 。
(6)关节滑液检查:关节滑液呈云雾状混浊, 柠檬色 。 白细胞5~25×109/L, 中性75%, 粘蛋白凝块易碎, RF(+), 且先于周围血而存在 。
(7)病理检查:类风湿结节和滑膜活检, 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有助于诊断 。

    推荐阅读